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犬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的制作
实验1门静脉栓塞法制作犬门脉高压模型后门脉压力及影像变化
目的:探索犬小肠系膜静脉插管肝内门静脉栓塞制作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观察门静脉栓塞后门静脉压力的动态变化特点。
材料和方法:健康成年犬6只,全身麻醉后,腹部中央头侧小切口剖腹,拉出一小段小肠肠管,直视下穿刺小肠系膜静脉,送入导管至门静脉。透视下用明胶海绵鱼肝油酸钠混悬剂选择性地栓塞肝内门静脉分支,制作急性门脉高压犬模型,术后定期观察门静脉压力的数值。
结果:腹部小切口小肠系膜静脉穿刺插管至门静脉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门静脉栓塞前、栓后15分钟、栓后第2周、第4周的平均门静脉压力分别是17.08±0.47cmH2O、38.67±0.96cmH2O、24.17±1.45cmH2O和19.17±1.30cmH2O。栓塞后随着时间延长,门静脉压力逐渐回落。肝组织内纤维逐渐增生。
结论:腹部小切口小肠系膜静脉插管门静脉栓塞,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动物死亡率低;肝内门静脉分支栓塞后即刻门静脉压力升高明显,但术后持续时间短,4周内压力回落。
实验2门静脉主干缩窄法制作犬门脉高压模型的门脉压力及影像学特征
目的:观察试验动物犬门静脉主干缩窄后门静脉压力及影像特征的动态改变。
材料和方法:健康成年犬9只,腹部小切口门静脉插管作门静脉造影及测量门静脉压力,门静脉主干缩窄90%左右制作急性肝外型门脉高压模型。术后定期观察门静脉压力、血流方向及门静脉血管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操作成功率100%,动物成活8只,术前、术后15分钟、术后第2、4、8、12周的平均门静脉压力分别为16.94±0.35cmH2O、42.63±1.78cmH2O、35.50±3.0cmH2O、29.25±1.25cmH2O、21.75±1.75cmH2O、17.75±0.25cmH2O,术后门静脉压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门静脉造影见缩窄后门静脉血流淤积,肠系膜静脉、胃静脉和结扎远段门静脉干及分支形成向肝性侧支通路,肝外脾肾分流形成,未见食管胃静脉曲张。
结论:门静脉缩窄后门静脉压力的升高可维持4周时间,在此期间压力不稳定,呈逐渐降低趋势。
实验3门脉分支栓塞加主干缩窄法制作犬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
目的:探索门静脉栓塞加主干缩窄制作犬急性门脉高压模型的实验方法,并观察术静脉的压力及影像病理学的动态改变。
材料与方法:健康成年犬9只,开腹小肠系膜静脉插管,选择性用鱼肝油酸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肝内门静脉分支,部分性结扎肝外门静脉主干。术中连续测量门静脉压力,术后定期观测门静脉压力和肝脏、脾脏、门静脉、食管的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9只犬均成功地完成实验手术操作,术后成活8只,术中平均门静脉压力由17.19±0.37cmH2O上升到45.0±1.59cmH2O,术后第2、4、8、12周的平均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4.0±1.50cmH2O、28.25±0.75cmH2O、26.25±0.75cmH2O和19.25±1.25cmH2O,术后8周内门脉压力均高于术前,压力数值在第4至8周门脉压力相对稳定;术后向肝性侧支通路和脾肾分流形成;栓塞肝叶的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加重,脾脏淤血肿大,门静脉壁肌纤维增粗,食管粘膜下血管增生。
结论:门脉栓塞加主干缩窄法制作犬门脉高压模型方法简便、动物成活率高,术后8周内门脉压力升高,并有一段稳定时期,组织学呈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理改变,这种造模可得到较理想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大动物模型。
第二部分犬脾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实验1不同栓塞面积栓塞门脉高压犬脾脏后门脉压力变化
目的:以不同的栓塞面积栓塞门静脉高压犬的脾脏,观察门静脉压力的变化,探讨门静脉压力变化与脾脏脉栓塞面积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门静脉栓塞加主干结扎法建立门静脉高压模型犬9只,股动脉切开插管,选择性的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小肠静脉插管测量门静脉压力,分析栓塞面积和门静脉压力变化的相关性;将犬按脾脏栓塞面积分成3组:30%、50%和70%以上组。比较各组栓塞后5分钟和术后4周的门静脉压力平均值。
结果:脾脏栓塞面积和栓塞后5分钟的门脉压力变化存在这等级相关和直线相关关系,等级相关系数rs=0.9750,P<0.01,直线回归系数(b)=0.1109,P=0.0000,截距(a)=-2.9552。栓塞后5分钟和术后4周30%、50%和70%以上三组门静脉压力的平均值分别为28.67±1.15cmH2O、28.17±1.15cmH2O,26.33±1.04cmH2O、27.67±1.04cmH2O,24.00±0.87cmH2O、27.17±0.57cmH2O。各组均值与全部犬术前的平均值比较:栓塞后5分钟,30%组压力无变化,50%组压力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70%组压力降低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各组平均门脉压力与术前平均门脉压力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门静脉高压犬的脾脏栓塞面积和门静脉压力下降数值存在直线和等级相关关系,栓塞面积越大,门静脉压力降低越多。门静脉压力下降维持时间较短,即使大面积栓塞脾脏也难以达到长时间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效果。
实验2不同栓塞材料栓塞犬脾动脉后脾脏的影像病理变化
目的:观察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的脾脏组织病理表现,比较明胶海绵颗粒和聚乙烯醇(PVA)栓塞实验犬后影像病理变化。
材料和方法:健康成年犬8只,随机分成明胶海绵组和PVA组,股动脉插管作选择性的脾动脉栓塞,栓塞面积70%左右,栓塞术后2周,观察脾脏的病理表现,复查脾动脉的造影观察影像表现。
结果:两种栓塞材料栓塞脾脏后,栓塞区病理特征为出血性坏死,坏死区出血肿胀、渗出和粘连。明胶海绵组脾脏的肿胀程度较轻,脾脏包膜与腹壁及周围脏器粘连少,脾脏内为混杂坏死区,坏死区中有散在的正常脾组织,坏死区周围有增生血管;PVA组脾脏明显肿胀坏死,与腹壁及周围脏器粘连严重,栓塞区环死彻底为大片均质红染无结构区。复查脾动脉造影见PVA栓塞后脾动脉血管再通少,明胶海绵栓塞后血管再通多。
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栓塞部位的病理改变是出血性坏死。脾包膜的渗液、粘连和脾实质的肿胀、坏死是栓塞术后并发症的病理基础。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犬脾脏后,脾内的血管再通较多,脾脏内坏死及脾周围粘连程度轻,是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动脉栓塞的一种理想材料。
第三部分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曲张静脉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介入术后再发出血的原因,分析术后曲张静脉转归、复发出血时间和累计生存时间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
材料和方法:65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曲张静脉出血的病人,作经皮穿刺曲张静脉硬化栓塞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观察介入治疗的反应和并发症;跟踪随访定期了解曲张静脉的转归情况、复发出血情况和生存状态;比较介入治疗术后9例复发出血的病人门静脉造影的影像表现和门静脉压力,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cox回归分析方法来筛选影响术后曲张静脉转归、首次复发出血时间和生存时间的23种因素。
结果:
①发热(76.9%),腹痛(58.5%),腹胀(35.4%)是介入断流术后常见的三种并发症,对症治疗可缓解,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②首次门静脉造影发现门静脉侧支138支,门静脉主干发出27支(19.6%),脾静脉主干发出65支(47.1%),门静脉和脾静脉交界发出24支(17.4%),肠系膜静脉发出4支(2.9%),脾静脉属支发出18支(13.0%);发现肝外自发性门体分流14例(12.5%),包括胃肾分流8例,脾肾分流4例和腹膜后门腔分流2例;9例术后再发出血者复查门脉造影发现5例有侧支通路,4例中发现胃壁静脉扭曲增粗、增多;③65例病人介入断流术前、后的平均门静脉压力为3.87±3.82kPa和3.64±4.14kPa,9例复发出血者术前、术后和复发出血时的平均门静脉压力分别是4.02±0.26kPa、3.78±0.21kPa、3.95±0.25kPa,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④介入断流术后曲张静脉基本消失29例(44.6%),Ⅰ度25例(33.8%),Ⅱ度11例(16.9%);⑤Spearmamn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肝功能分级、曲张静脉程度、门脉血流方向和残余小侧支四个因素对EV的转归有影响;⑥Spearmamn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门脉高压胃病和出血量两个因素对复发出血时间有影响;⑦Spearmamn和COX回归分析,门体分流、肝硬化病程和曲张静脉转归三个因素对术后存活的时间有影响;⑧术后随访7~61月,1、2、3、4、5年的累计复发出血率和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8.46%、29.23%、35.38%、38.46%、38.46%和93.85%、90.77%、86.15%、83.08%、81.53%;
结论:介入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曲张静脉出血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安全,止血效果明确,尤其适合肝功能失代偿病人的止血治疗;术后肝脏血流灌注增多能改善病人生存状况、延长生存时间;彻底栓塞硬化曲张静脉和侧支通路可以延长复发出血时间,提高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