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作为著名科技大省,在科技基础、智力资源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但经济发展却长期处于中下游水平,这种科技与经济不匹配的现象被戏称为“陕西现象”。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一方面科技进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更好的物质支持,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科技落后的地区也可能会有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实力雄厚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相对落后。这反映了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为了破解“陕西现象”,早在21世纪初期陕西省委、省政府就提出“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陕西整个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科技与经济不协调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为此,测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探讨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关文献,在厘清陕西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点对陕西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要素进行筛选,设计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5-2013年陕西省统计数据进行信息提取,分别评价陕西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两系统的综合水平。通过对指标协调值回归拟合,运用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对陕西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做出评价。结果表明:⑴1995-2013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逐年提升,但两者之间协调水平总体上仍不高,尚未形成良好协调发展机制。⑵陕西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5-1999年的“比较不协调”阶段,第二阶段为2000-2013年的“弱协调”阶段。⑶运用灰色相对关联法分析出影响协调度的五大主要因素。最后,针对这一结论提出促进陕西省科技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该研究结论可为陕西省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