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棉花种间单片段代换系及其遗传评价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Gossypium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我们提供了天然的纺织纤维和食用油,随着高效快速的纺纱技术的引进与普及,以及人民群众对衣着要求的普遍提高,对我国棉花品种的总体纤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常规育种育种群体大,时间长,难度也较大,很难打破强度与产量之间的负相关,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基因组研究的飞速发展,分子育种成为棉花纤维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新的分子标记不断被开发并用于棉花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棉纤维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棉纤维品质数量性状位点的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建立一个良好的作图群体,是进行QTL定位的重要前提条件。当前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和进行数量性状定位的群体主要是应用F2/F3、BC1和DH系等初级群体。由于这些群体的遗传成分比较复杂,无法排除诸如遗传背景的干扰,不同基因之间的互作等不利因素,使得数量性状定位时QTL检出率较低,定位的精确度难以提高。
  本研究以海岛棉“Pima3-79”为供体亲本、陆地棉“鄂棉22”为受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包含“Pima3-79”单个染色体片段的代换系。我们从本实验室建立的遗传连锁图谱上挑取254对SSR标记,从BC3世代开始对代换片段进行检测,然后利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办法对检测到的代换片段进行追踪。07年对BC3世代单株进行代换片段的检测。这些单株组成的群体所含代换片段覆盖棉花基因组4967.2cM的长度,每个单株中含有30-68个供体基因型位点,分布在6-26个代换片段中。BC3群体单株的背景回复率最低的为65.6%,最高达到92.1%,多数单株在80%-90%之间。08年继续对选中单株中的代换片段进行追踪和选择。选中单株中代换片段总长度最长的为195.6cM,最短的为6.4cM,平均长度为50.2cM。每个单株含有片段数目在1-5个不等,群体中单个代换片段的平均长度在23.8cM左右。群体的背景回复率进一步提高,最低的为93.8%,最高的达到99.9%。
  从以上指标来看,再经过1-2带的自交纯化,可以基本建成一个可以研究应用的单片段代换系。同时,我们发现在同一个世代中,不同标记检测到供体亲本基因型的概率是不同的,其中以TMB0071等少数几个标记位点出现概率最高。猜想这些标记位点附近可能存在影响植株结实率或者环境适应能力的基因位点,具体原因尚需验证。
其他文献
接枝高分子已经广泛应用于表面润湿性能的调控、表面防污、胶体或纳米粒子的分散与稳定等实践中。很多实验与理论也对许多不同体系的接枝高分子做了充分的探究。然而,相关理论研究仍无法覆盖所有领域,很多应用仍主要依靠实践经验做指导。  对于水平外力作用下的接枝高分子、纳米粒子表面接枝高分子以及支化高分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对很多生产实践有着指导作用。Scheutjens-Fleer自洽场理论(SF-
目前国内外鲜有学者把木棉纤维用在牛仔服装面料中并对纤维、面料的性质进行研究。本课题探究了含木棉牛仔面料的洗水工艺,并用得出的洗水工艺处理含木棉牛仔面料,对水洗前后面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木棉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为木棉纤维在牛仔服装面料中更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含木棉牛仔面料的洗水工艺方面,注重讨论了氧漂、氯漂、锰漂、酵素洗和普洗的温度、时间、浓度、PH值对面料的拉伸断裂强力、k/s
有砟轨道是高速铁路的主要轨道结构形式之一,其造价低、振动噪声小、易于维修、适用性较强,在长跨桥或地质不良地区,均多采用有砟轨道结构。有砟轨道以其突出的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道砟飞溅现象时有发生,道床表层道砟在列车高速通过时会出现飞离道床,击打轨道、车体、线路周边设施的现象,大大增加了线路和车辆的养护维修成本,并危及行车安全,限制了高速铁路有砟轨
学位
随着铁路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应所需要建设的交通枢纽站也越来越多,其结构也越发复杂,传统沉降监测反馈施工的方式略显冗杂且不直观,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如今铁路车站的建设管理要求,而BIM技术强大的可视化、仿真性特点正好能较好的完善此方面的不足。  依托新建铁路重庆西站项目,首先详细介绍了BIM和GIS的区别与融合,讨论了工程沉降监测上BIM技术的适应性;随后采用BIM平台的核心建模软件Revit,对铁
学位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可催化酚类化合物和芳香胺的氧化。担子菌纲中的白腐菌是生产漆酶的一类重要的真菌。随着漆酶研究的深入,漆酶在含酚废水的处理、环境中酚类毒物的降解、秸秆生物降解、土壤生物修复和饲料工业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论文以白腐菌T.pubescensMB89为漆酶生产菌,研究了发酵产漆酶以及酶的分离纯化的条件,游离漆酶和固定化漆酶的酶学性质,同时研究了漆酶对秸秆木素、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