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脏器之一,胃肿瘤发病率高,在消化道肿瘤中占第一位,其中恶性肿瘤以胃癌最为常见,其发生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长期以来,胃病变检查主要依靠X线钡餐和胃镜,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胃黏膜下及胃腔外生性病变的检出能力不高,且难以估价病变浸润深度、对周围器官的浸润程度及周围淋巴结情况,针对X线钡透和胃镜的局限之处,已经有许多新技术投入使用,如使用CT、MRI增强扫描技术确定肿瘤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病灶与周围解剖关系以及肿瘤的性质,使得胃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但由于增强CT/MRI费用较高,CT检查有X线辐射,增强CT或MRI有造影剂过敏的可能,人们试图通过更加方便经济和安全的二维超声方法达到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目的。由于生理状态下胃肠内容物和气体干扰,影响了声波的穿透,使常规超声检查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常规超声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胃充盈造影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是通过一种造影剂充盈胃腔来消除胃腔内气体对超声波的干扰,以此来改善胃超声环境,为超声检查营造一个良好的声窗,使正常胃壁结构和病变能清晰显示,而造影剂本身又不影响声波的穿透。随着各种新型胃肠道造影剂的应用,使超声对胃肿瘤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使胃超声成为腹部检查中的重要部分。而且由于胃腔充盈后,排除了胃内气体的干扰,扩大了超声的扫查范围,增加了胃周围脏器显示的清晰度。本研究对我院临床考虑胃占位性病变及胰腺、胆总管病变患者进行常规二维灰阶超声、胃充盈造影、CT/MR检查,评价胃充盈造影前后的图像质量,并与手术或内镜病理结果相比较以探讨胃充盈造影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明确诊断的120例病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年龄23~91岁,平均年龄58.0岁。有111例病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另外9例通过其他检查方法及随访确诊。
二、仪器及方法
仪器:超声诊断仪为GE 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MHz和PHILIPS公司的IU22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范围为3.5~5 MHZ及Easote DU—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7.0 MHz。
超声造影剂:杭州胡庆余堂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胃窗声学造影剂”。
方法:对检查部位进行常规扫查。然后服下造影剂再观察上述部位,及时保存造影前后的图像资料。对两种方法图像信息质量进行评价,并作出造影前后诊断。
三.观察指标
1.120个病例确诊结果具体分类。2.对两种方法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比较。3.以确诊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病变的显示率。4.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5.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胃充盈造影与CT/MRI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
1.120例病例常规超声与胃充盈造影后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胃充盈造影图像质量明显优常规超声。
2.120例确诊病例中,常规超声能显示病变的有59例,占49.2%,胃充盈造影能显示病变的有111例,占92.5%。两种方法病变显示率比较的结果表明胃充盈造影病变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
3.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常规超声及胃充盈造影对111例患者诊断符合率的比较表明胃充盈造影对胃及胃周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都明显高于常规超声。
4.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胃充盈造影及CT/MRI对74例患者诊断符合率的比较,其中62例病例CT/MRI与胃充盈造影诊断结果相同,12例病例CT/MRI与胃充盈造影诊断不符,CT/MRI误漏诊而胃充盈造影正确诊断的有7例,胃充盈造影误漏诊而CT/MRI正确诊断的有5例,胃充盈造影及CT/MRI均未能正确诊断的有7例。结果显示显示两者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666)。
讨论
近年来,随着各种胃肠道造影剂的应用,使超声对胃肿瘤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使胃超声成为腹部检查中的重要部分。在本研究中胃窗口服超声造影剂能有效地排除胃腔内气体对超声波传播的干扰,清晰显示胃各部分结构层次结构。此外该类型声学造影并不影响实时超声检查中声波的衰减,能更为清晰地观察胃壁5层结构,因而能较精确地测量胃壁的厚度,并判断肿瘤浸润胃壁深度。同时以胃为声窗,能更好地观察周围脏器受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由于胃窗造影剂在胃腔内停留时间较长,操作者有足够时间进行多体位、多切面的检查,提高检查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
本研究结果表明,胃窗口服超声造影剂能有效地排除胃腔内气体对超声波传播的干扰,能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及超声对胃及胃周病变的显示率。口服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胃部肿瘤、胆总管、胰腺病变的诊断率符合率,达到与CT、MR相似的诊断水平。
结论
本研究应用胃充盈造影超声扫描观察120例胃部及胃周病变,认为胃充盈造影能消除胃十二指肠气体干扰,增加声学造影对比度,延长胃肠显示时间,明显提高胃部及胃周组织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对胃壁肿块及胃周病变的显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而且且超声操作简便,安全无损伤,易于掌握,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