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是汉语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往关于成语的探讨大多在语言本体层面展开,忽视了成语的认知面向。随着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认知转喻和认知隐喻理论能够有效地解释汉语成语现象。然而,关于如何将认知转喻和认知隐喻理论引入成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却并不多,也很少有人关注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对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着积极影响。尽管认知转喻和认知隐喻的认知基础不同,前者依托于邻近性,而后者则关乎相似性,但是一方面,认知转喻与认知隐喻在认知结构方面具有同构性;另一方面,相似性与邻近性之间存在着经验的连续性。因而不少认知语言学家在解析具体语料时,会将此两种认知思维并置使用,笔者亦采用该种分析模式。本文以认知转喻和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借助“源域、目标域以及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关系”加以表征的认知结构分析汉语成语;就成语之中是否存在认知转、隐喻现象,将成语分为“非认知转、隐喻类成语”和“认知转、隐喻类成语”,并将认知转、隐喻类成语再细分为五种类型:源域+喻词+目标域类成语、源域+喻词类成语、源域+目标域类成语、典故型源域类成语和普通型源域类成语,从认知的视角出发将所有汉语成语概括为六类;明确分类之后,笔者采用《发展汉语·综合教程》(尤其是两册中级教程)作为语料对华东师范大学“汉语文化教学中心”留学生的成语掌握情况进行了考察;再此基础上,借助有声思维法,论证了认知转、隐喻与留学生学习汉语成语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访谈了解了现任对外汉语教师的成语教学模式,以此为对照进行了比照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更进一步通过学后测试和学生的教学反馈证明了认知转、隐喻之于外汉语成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积极意义。最后,笔者探讨了本研究给成语教学带来的启示,期望通过认知转、隐喻教学模式在教学时间和教材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成语教学效果,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汉语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