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文化面对剧烈的变迁,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是其面临着的一个重要的难题。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教育发展问题是民族研究者都关注的重要议题。文化是民族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源泉,一直以来,社会、社区、家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但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家庭、社区和社会的随境式的传承方式难以为继,学校作为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理应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发挥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功能,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而恩施州“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正是对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的大胆探索。本文以恩施州“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为切入点,深入思考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教育发展的和谐共进。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湘、鄂、渝三省交汇处,是巴文化的发源地,文化优势得天独厚。恩施州非常重视以各级学校为载体,传承民族传统文化。1999年,建始县民宗局就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的发展,确定了突出民族特色,办好民族样板学校的工作重点,提议开展“五个一”工程。为使恩施州“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得以长效发展,本课题研究以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为研究方法,通过对建始长梁民族小学、施州民族小学、恩施市书院中学的实地调查,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经验和实践教学管理四个方面对恩施州“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将其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教学内容不丰富、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研究不足、教学管理不到位四个方面。针对“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管理和保障教学经费五个方面的改进措施。文化相对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承认包容乃至尊重文化的差异,各民族文化达到共存共荣,体现各民族对文化的宽容和共享的情怀,达到“和而不同”的效果,努力发展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使武陵民族地区的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