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格拉泽氏病的重要病原菌,能够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因其感染率高,发病迅速,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达氟沙星是动物专用的氟喹诺酮类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家畜的呼吸道感染。本研究旨在明确达氟沙星静脉和肌内注射给药后猪血清中的药动学特征,建立其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半体内药动/药效(PK/PD)同步模型,获得实现有效治疗的PK/PD参数靶值。同时,基于体外敏感性分布特征、药动学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格拉泽氏病的重要病原菌,能够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因其感染率高,发病迅速,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达氟沙星是动物专用的氟喹诺酮类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家畜的呼吸道感染。本研究旨在明确达氟沙星静脉和肌内注射给药后猪血清中的药动学特征,建立其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半体内药动/药效(PK/PD)同步模型,获得实现有效治疗的PK/PD参数靶值。同时,基于体外敏感性分布特征、药动学参数和PK/PD关系,进一步确定达氟沙星对副猪嗜血杆菌的野生型(COWT)和PK/PD折点(COPD)。选取6头健康三元杂猪,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按照2.5 mg/kg.bw的推荐给药剂量进行静脉和肌内注射给药。不同时间点采集的猪血清经过前处理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药物浓度。药时数据采用Win Nonlin 6.1软件进行分析,获得相关药动学参数。达氟沙星在猪体内静脉注射给药后,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8.63±2.59μg/m L·h;Vss=1.41±0.48L/kg;CL=0.32±0.09 L/kg·h;MRT=5.10±1.73 h。肌内注射给药后药时数据符合一室一级吸收模型,相关药动学参数为:V/F=2.26±0.56 L/kg;Cl/F=0.33±0.09 L/kg·h;Tmax=1.35±0.72 h;Cmax=1.01±0.21μg/m L;AUC=8.30±2.29μg/m L·h;F%=88.42%±24.45%。实验结果表明,达氟沙星单次肌注给药后,药物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分布广泛,生物利用度高。采用分光光度结合细菌计数的方法,测定达氟沙星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抗菌后效应(PAE)和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结果表明,1×MIC和4×MIC达氟沙星作用1 h后副猪嗜血杆菌的PAE分别为5.0 h和8.0 h。4×MIC达氟沙星作用1 h后暴露于0.1~0.3×MIC的亚抑菌浓度下,其对副猪嗜血杆菌的PA-SME可达9.0~11.5 h,表明亚抑菌浓度的达氟沙星对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回复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采集的含药猪血清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半体内抗菌效果,结合药动学参数建立达氟沙星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半体内PK/PD同步模型。采用Sigmoid Emax模型分析AUC/MIC和半体内抗菌效果之间的关系,得到达氟沙星对副猪嗜血杆菌产生抑菌(E=0)、杀菌(E=-3)和细菌清除(E=-4)效果所需的AUC/MIC靶值分别为4.48、11.21、16.54。基于临床分离得到的164株副猪嗜血杆的体外MIC分布特征,采用正态分布检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获得达氟沙星对副猪嗜血杆菌的野生型折点为8μg/m L。进一步结合药动学参数和PK/PD同步模型,采用10,000次蒙特卡罗模拟,计算得到副猪嗜血杆菌对达氟沙星的PK/PD折点为0.25μg/m L。本研究获得的达氟沙星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半体内PK/PD参数靶值,野生型折点和PK/PD折点,将有利于副猪嗜血杆菌药敏数据的解读和耐药性的监测,同时也为指导达氟沙星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采食是维持动物生理机能的基础,实际生产中动物的生长速度、生产性能与采食量密不可分。采食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下丘脑食欲调节神经元是一个很重要的调控枢纽。除此之外,动物的采食行为还会受到中脑多巴胺(Dopamine,DA)奖赏系统的影响。马冈鹅是广东省本土品种。养殖生产中一直存在生长后期马冈鹅(65日龄左右)采食量显著下降的情况,然而通过饲料配方调整等措施并不能有效提升马冈鹅饲养后期的采食量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亦称为“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以出现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高死亡率的传染病。目前,PRRSV类NAD
石斑鱼(Epinephelus spp.)是亚洲许多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细菌性和病毒性传染病暴发的频率急剧增加,对石斑鱼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已报道的感染石斑鱼的致病性病毒主要是虹彩病毒和神经坏死病毒。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和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引领着现代农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转变。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成本、实用性和便捷性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大棚、果园等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系统中。计算机视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安防等多个行业。近年来,深度学习时代的来临使得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任务的性能不断提升。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到果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也称奥耶兹氏病(Aujeszky’s disease),或“疯痒病”,病原为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多动物共患传染病,主要易感动物有猪、牛、羊、兔、鼠、猫等哺乳动物。除猪以外,其他动物感染PRV后多表现为严重瘙痒,且以死亡告终。猪为PRV的自然宿主,感染PRV后的临床症状具有年龄差异,日龄较小的猪易感,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鸡和多种禽类发病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严重的禽类传染病之一。目前对于ND的防控主要依赖于疫苗接种,但在长期的免疫压力下,新基因型不断出现导致免疫失败和非典型性ND发生,表明了目前使用的疫苗仍需进一步改善。此外,常规疫苗还存在效能低、安全性差等问题,因
近年来,以舒伯特气单胞菌为病原的类结节病在养殖鳢科鱼类中暴发,该病发病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给鳢科鱼类养殖产业带来巨大危害。目前对于舒伯特气单胞菌研究较少,大多集中在该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而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还鲜有报道。细菌Ⅳ型菌毛(TypeⅣpili,T4P)是一种重要的毒力因子,在多种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作用。本研究发现舒伯特气单胞菌中存在T4P,全序列分析发现舒伯特气单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指中性粒细胞在受到外源微生物或某些化学刺激后,释放的一种以DNA为骨架,附着以大量抗菌蛋白的网状纤维结构。基于其特殊的网状结构,NETs能够捕获多种病原微生物防止其在组织内扩散,并利用局部高浓度的抗菌颗粒蛋白将其杀灭,能够有效的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NETs的产生过程被称为“NETosis”。本论文中,我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PE)是一种由胞内罗松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以回肠及结肠和盲肠的近端高度增生为主要特征。发病猪只主要表现为腹泻、生长抑制,严重则可致猪突然死亡。目前临床上主要用抗生素预防该疾病,由于肉类行业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和抗生素使用规定的日益严格,抗生素的使用将受到限制。考
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新型RNA病毒,一种导致家猪产生水疱症状和仔猪急性死亡率上升的病原。近年来,这种病毒给全球至少七个国家和我国至少十四个省份或自治区的养殖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了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诊断和快速检测SVA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种RT-LAMP-LFD方法。建立的RT-LAMP-LFD方法在61℃的恒温条件下反应50 min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