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PLC-QTOF/MS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62613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的分析研究方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患者的尿液进行代谢轮廓分析,从而探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子机制及寻找相关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对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尿液(实验组)和26例正常人的尿液(对照组)进行检测,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_DA)相结合的方法对差异代谢物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的同时观察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代谢谱得到明显的分离,发现并鉴定出28种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二丙基二硫化物、三甲基硒和氨基甲酸可作为ONFH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此外,嘌呤代谢、酪氨酸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的紊乱与ONFH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ONFH患者的骨骼发育、能量代谢、骨代谢、矿物质代谢、脂质代谢、脂质氧化、血管通透性和氧化应激均受到干扰。结论: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的方法结合多变量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非常好,迎合时代趋势,将来必将能够作为一种有前效的方法来探索ONFH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并阐明ONFH的病理生理机制。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现代教育中,有效提高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观察能力,是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关键学习点、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观察能力 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使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重要内容,与初中数学教学的
摘 要: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也是教师和学生追求的根本目标。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初中数学课程得到了一定的改革和实质上的进步,素质教育成为初中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课堂的高效需要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配合,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营造影响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因素进行
摘 要: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解读理念的实质、借助自身的反思、通过实践的历练,真正走出新课程教学的种种误区,走出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备好每一节课,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思维认识 教案编写  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必须保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此,教师灵活、有效地驾驭课堂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
摘 要: 让主体特征有效呈现,主体功效有效运用,主体素养切实提升,是新课改革下初中阶段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如何让学习对象的主体特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深入应用,已成为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从多个方面对初中生主体特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主体特性 教学应用  教育实践学指出,学生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教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