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蜀、吴三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虽然此时政治上三国鼎立,但是经济和文化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史学不但没有受到政治分裂的影响反而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各国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也比较重视本国国史的修撰,大量的史书在此时出现。刘知几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一生著作颇丰,其代表性著作一《史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在我国古代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史通》主要对唐初以前的史学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因此对《史通》的研宄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学术界对《史通》的研宄成果,大多只是停留在个案上,而对于其对某一朝代的研宄更是甚少。本文从刘知几对三国时期的史学点滴述评入手,在此基础上将他对三国史学的评述总结归纳为史官制度、史家素养、史书编撰、史学观念四个方面,对三国时期史学的发展情况进行探宄。(一)刘知几对三国时期史官制度的论述我国古代的史官设置由来已久,史官自产生以来就对我国史书的编纂产生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史书得以连绵不断地修撰,最重要的原因是史官的修史活动以及史官制度的完善。三国继承了前代修史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在《史通》中,首先,刘知几在对历朝历代史官制度的起源和演变进行考察的同时,对三国时期各国史官的设置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论述。其次,从三国时期各国的修史活动进行了褒贬。这些论述对于三国以后的史官制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二)刘知几对三国时期史家素养的反思一部优秀的史书的完成,离不开史家良好的素养,因此刘知几在《史通》中对史家素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思。本文主要从史家素养的两个方面即史才三长论和直书曲笔论对三国时期史家素养进行研宄。在“才、学、识”的三长论中,刘知几对三国时期的具有史才的史家进行了褒扬,对不具有史才的史家进行了批评。在直书曲笔论中,刘知几认为史家在修纂史书时应该秉承直书的原则,但在关乎名教方面可采用曲笔,这表现了他认识的狭隘性。(三)刘知几对三国时期史书撰述的论说刘知几在通览历代史书以后,对三国时期史书的分类、体例、编撰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首先,在史书的分类上,阐述了三国时期的史书有正史和杂述两类史书。其次,体例上,对三国史书的体裁和体例进行了分析。再次,从史书编纂的角度对三国时期的史书进行了论述。在这些论述反映了刘知几超越了前人的真知灼识,丰富了刘知几自身的史学理论,也使我们对三国时期的史书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虽然其中有狭隘的一面,但总体上还是比较是辨证的、中肯的。(四)刘知几对三国时期史学观念的的评述三国虽然是我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但是各国统治者都十分注重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史家对于历史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刻。刘知几通过对三国时期史家在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史学观念进行了述评,从中总结出大量的可贵言论。首先,刘知几主张以“人事”为主的天人观,反对以鬼神为主的天人观。其次,刘知几主张发展变化的古今历史观,对僵化的古今观进行了批判。再次,刘知几在正统问题上有严格的正统非正统的观念,对于违背正统的史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些关于三国时期史学观念的述评基本上是客观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