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或经商,由于教育、户籍、经济等问题,将其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并由此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该群体人口数量庞大,因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或经商,而无法同时得到父母双亲的看顾与抚养,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其在学习成绩、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等方面,与其他儿童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健康而全面的成长,一方面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及其家庭未来,另一方面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心理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一代人乃至国家、民族的未来。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行为问题差异,探索其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行为问题的建议,并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山东省东、中、西部地区各随机抽取-个县(县级市):潍坊市高密市、济宁市微山县、德州市陵县。每个县(县级市)各随机抽取一个乡(镇)。根据学校人数不同,每个乡(镇)抽取1-3所小学,并将被抽中小学的全部小学生纳入研究对象。使用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Loneliness Scale, 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 SASC)、 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及自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本研究结果显示,2047名农村儿童中,546名(26.7%)为留守儿童。2.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孤独量表平均得分和孤独检出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3.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平均得分和社交焦虑检出率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没有显著差异。4.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Rutter行为量表(家长版)平均得分及行为问题检出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可能影响农村儿童孤独的因素有:年龄段、是否为留守儿童、是否经常被教师罚站、是否经常被教师批评是否有同学/朋友倾听心事、父亲是否教导道理、父亲是否辅导功课、是否经常受到父亲责骂、母亲是否辅导功课、是否经常受到母亲责骂、父母是否经常冷战。影响农村儿童社交焦虑的可能影响因素有:年龄段、父亲是否教导道理、父亲是否辅导功课、是否经常受到父亲责骂、是否经常受到母亲责骂。影响农村儿童会否产生行为问题的可能影响因素有:年龄段、是否为留守儿童、是否经常受到父亲夸奖、是否经常受到父亲责骂、是否经常受到母亲责骂、父母是否经常争吵。结论与建议:1.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状况和行为问题较非留守儿童严重,应当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重视。2.家长和教师应当对儿童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多加关心、沟通和教导,避免过于严厉、过度责罚。父母应当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避免在儿童面前发生过于频繁的争执或矛盾。3.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缺乏父母关爱,更易受到来自教师的批评和惩罚,家长、教师和社会应多加关爱和引导,帮助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克服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