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自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促进作用,但在此过程中,不管是已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发达国家或者正在进行着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家,都曾今或者正受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发达国家在完成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商业银行大面积发生亏损或者倒闭的现象,中国商业银行在面对本国利率市场化时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急剧增大,亏损或者倒闭的可能性也增大,所以我国商业银行提升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任务十分紧迫。国外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在应对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危机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都已经趋于成熟,由于这条道路是我们从没有经历过的,成功经验的照搬照套,却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当然,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引进并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理论知识,在自我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率风险管理路径。中国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很低,风险意识淡薄,资本市场长期缓慢发展,与欧美日国家相比基础很薄弱,激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式很显然是不适合我国金融的客观情况的。在有计划的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风险的防范和金融市场的完善是我国完成利率市场化必备的条件,国家和相关机构的调控政策则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商业银行在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时应充分考虑自身在风险管理水平上的高低和面临风险的大小和程度。具有标准性和强制性的OTS监管模式更适合短期贷款业务比例较高,长期抵押贷款少,面临风险相对较小的除四大行以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偏向灵活性和实用性的BIS监管模式更适合风险更大的国有四大行和自身实力相对较弱的农村信用社和部分城市银行。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无论从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过程积累的失败经验和相关参数,还是资产负债结构方面都显得更为稀缺和单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和持续期模型,是中国商业银行目前最实用也最适合的计量模型。缺口模型直观的分析结果,完全适合中国单一的资产负债结构,满足其简单的监管目标。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可以分析出资产负债在量上面与风险水平相匹配,持续期模型可以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频繁波动的时间段对银行的市场价值进行分析。而在利率风险规避方面,中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预测这一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较远,这有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存在,中国的利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产负债管理自然而然成为了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过程中利率风险的主要策略。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在未来面对利率完全市场化的状况,通过金融衍生品规避利率风险才是银行主要的出路。虽然在这几年,中国的衍生品交易有平稳上升的趋势。但是,金融衍生品的定价以及在金融衍生品业务开展的过程中防范投资风险,是商业银行面对的最大两个问题。本文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是对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作介绍,并进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第二章首先分析了银行将要面临的利率风险种类,并分析了国际商业银行所遭遇的利率风险的形成因素和利率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三章通过对利率风险最常用的四种计量方法: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持续期模型、VAR模型和压力测试的分析,分别分析了德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在利率风险衡量模型使用上各自的特点。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国际商业银行最常用到的资产负债规避策略和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策略,以及BIS和OTS监管模式,并且分析了德国、美国和日本在选用监管模式上各自的特点以及利率风险规避策略的运用状况。第五章通过简要介绍我国利率市场的历史进程和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章主要分析了德国、美国、日本和我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差异;比较了利率风险衡量模型、规避策略和监管模式方面在前三个国家的运用状况,并提出根据我国现有银行业务开展状况更适合的利率风险衡量模型、规避策略和监管模式,最后对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三点建议。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1)结合了国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过程和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理论,从利率市场化这一利率风险管理的必要背景环境中去分析利率风险管理。(2)以横向的对比分析方式,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过程、利率风险衡量模型、风险规避策略和监管模式的差异进行了论述,并从中得出适合中国现阶段利率市场化程度和商业银行发展水平的相关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