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在非直肠内线圈条件下,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前列腺癌诊断中,PI-RADS v2[4]和Likert量表[11]两种评分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50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mp-MRI资料和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mp-MRI检查(包括T1WI、高分辨率T2WI、DWI和DCEI),检查前均未进行穿刺、手术、放化疗和内分泌等治疗。50例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病理证实(穿刺针数“10+X",每一针穿刺标本均明确标注具体的穿刺部位和进针深度),其中8例穿刺确诊为前列腺癌后行根治术。根据12分区切割模型[5]进行前列腺分区(前列腺轴位图):沿前列腺纵轴,将前列腺自上而下三等分为底、体、尖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再以正中线为界,分为左右两部分,共6各区域,其中每个区域的外周带和中央腺体各为1个分区,前列腺共分成12个分区。将所获的能明确前列腺具体穿刺部位的穿刺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对入组病例的前列腺各分区进行预定义,确定可供评价的前列腺分区(有效预定义分区)数及其对应的病理结果,纳入研究。两位医师根据PI-RADS v2(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二版)[2]和Likert量表(李克特量表)[11]的评分标准,对入组病例mp-MRI前列腺图像的有效预定义分区进行评分,将各分区的评分结果与该分区相应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PI-RADS v2和Likert量表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其评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评价PI-RADS v2和Likert量表在前列腺外周带(PZ)癌和前列腺中央腺体(CZ)癌的诊断效能。根据临床风险因素等级[7]将病理证实的癌变分区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组,分别评价PI-RADS v2和Likert量表对各个危组前列腺癌检出的敏感性。 结果:50例mp-MRI前列腺图像共分割为600个前列腺分区(PZ:300个,CZ:评分诊断中,对中高危组前列腺癌检出的敏感性较高,高危组癌(两位医师应用PI-RADS v2评分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7.3%和95.6%,Likert量表评分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5.6%和86.9%);中危组癌(两位医师应用PI-RADS v2评分诊断的敏感性分别87.6%和77.0%,Likert量表评分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1.6%和75.5%)。在高危组前列腺癌中,两位医师应用PI-RADS v2评分诊断的敏感性均高于Likert量表,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低危组癌(两位医师应用PI-RADSv2评分诊断的敏感性分别75.5%和63.7%,Likert量表评分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7.3%和67.1%),PI-RADS v2和Likert量表的评分诊断敏感性均低于中、高危组,应用PI-RADS v2与Likert量表进行评分诊断的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在非直肠内线圈条件下,mp-MRI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PI-RADS v2和Likert量表进行评分诊断,其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两种评分方法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前列腺中央腺体(CZ)癌,Likert量表的诊断效能要优于PI-RADS v2;而对于高危组前列腺癌,PI-RADS v2的诊断敏感性要高于Likert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