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水生态系统污染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染料废水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吸附法、膜分离、絮凝、催化降解等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提出一种高效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迫在眉睫。基于上述背景与需求,本文借助粘胶工艺中的纤维素黄原酸酯技术路线,制备了原位合成硫化物半导体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海绵,利用天然多糖的吸附性能和硫化物半导体的光催化降解特性,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吸附-光催化降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水生态系统污染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染料废水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吸附法、膜分离、絮凝、催化降解等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提出一种高效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迫在眉睫。基于上述背景与需求,本文借助粘胶工艺中的纤维素黄原酸酯技术路线,制备了原位合成硫化物半导体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海绵,利用天然多糖的吸附性能和硫化物半导体的光催化降解特性,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吸附-光催化降解协同作用以处理染料废水;系统研究了复合海绵的结构、形貌及其对染料废水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性能,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基于粘胶工艺设计并提出了ZnS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策略,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硫化锌(ZnS)@纤维素/壳聚糖复合海绵(ZnCCS)。考察了不同含量的稳定剂PVP、发泡剂TSH与粘胶质量比等因素对样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在6wt%PVP和3wt%TSH加入量下,ZnCCS对刚果红(CR)的最大去除率可达96.53%,具有优异的8次重复使用性。此外,吸附和光催化降解过程分别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拟一级动力学模型,·O2-和·OH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对其吸附-光催化降解协同作用进行了机理分析。(2)针对复合海绵只能在紫外光下降解染料污染物的问题,制备了硫化铋钠(Na Bi S2)@纤维素/壳聚糖复合海绵(NaBiCCS),其可承受最高应力为106.53k Pa,力学性能优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NaBiCCS具备优良的可见光响应特性,其带隙约为1.19e V。NaBiCCS在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MB)的最大去除率可达95.34%,降解速率约为紫外光下的1.51倍,且保持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由于Na Bi S2带隙较窄,更容易实现光生电子在导带和价带的跃迁,在可见光波段具备更好的光吸收性能,拓宽了材料的使用范围,更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3)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含2-甲基咪唑锌盐(ZIF-8)和Na Bi S2的多糖基复合海绵(ZBiCCS)。ZBiCCS存在SDS形成的微米孔和溶剂交换相分离得到的纳米孔,实现了多级孔结构的制备,比表面积达289.5 m~2/g。紫外光谱表明其在可见光和紫外光波段均表现出良好的吸收性能,带隙约为1.25e V。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对MB的去除率为98.88%,高于NaBiCCS。ZIF-8的引入增大了比表面积的同时拓宽了材料在模拟太阳光下的光响应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海绵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MB的性能。
其他文献
传统太阳能光热材料由于成本高、易受损、大规模制造难度比较大,并且还存在安全风险,所以很难满足在建筑上的大面积使用。本课题受北极熊毛皮结构的启发,制备出一种成本较低、环保、阻燃的太阳能光热复合材料。利用经编间隔织物和环氧树脂制备透光隔热层,采用黑色非织布作为吸热层,制备出基于纺织品的太阳能光热复合材料。实验首先引入反光材料,增强间隔织物(即透光隔热层)的光透过率。然后通过聚乙烯醇(PVA)将荧光材料
纺织服装领域正在跨越传统,从传统基本功能向更智能化转型。智能纺织需要交叉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共同研究。其中智能化的基础——能源的来源,在不可再生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尤为重要,亟需使用清洁能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因其成本低、制作简单、可调节的颜色特征等优势,成为替代传统硬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选择之一。本论文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纺织品的设计研究作为研究方向,从光阳极材料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纺熔非织造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渐稳定,需求量的减少使得大量的纺熔设备停产,产业发展陷入困境。目前,主流的纺熔非织造产品多以聚丙烯和聚酯等为原料,虽然强度足够,但都不具备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最早便是用来制备弹性非织造材料,但因为加工难度较大,该项研究一直处于实验阶段。为推进热塑性聚氨酯纺熔非织造材料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扩宽产品应用领域,本课题以热塑性聚氨酯为主
在柔性防护领域,非牛顿流体具备巨大的应用潜力,国内外普遍将其与高性能织物结合,发挥其储能模量高、应变率敏感的特性。相比于剪切增稠液(STF),剪切硬化凝胶(SSG)克服了颗粒沉降、流体易挥发、不易储存等缺陷,更易于与纺织材料相结合。因此,本课题首先探索了SSG的合成工艺,并与折纸结构的Kevlar织物复合形成特殊点阵排列,最终通过发泡封装,形成一类兼具负泊松比效果及优异抗冲击性能的柔性缓冲复合材料
近年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量屡次创下新纪录,年增长率高于2011-2020年平均水平,并且未来几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全球气温升高,直接导致冬季出现更多极端的寒潮天气。面对这种情形,能提供低温防护的电加热服装因其清洁环保、热效率高、温度可调等优点得到了诸多关注。其中镀银纱线(Siver-plated yarn,SPY)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柔韧性、抗菌性等被广泛应用于电加热服装服饰中。本文以SPY为导电
气凝胶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孔隙、高比表面积、孔结构可调控等特点,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近年来开发了众多功能不一的有机、无机气凝胶,但是目前气凝胶仍存在力学性能弱、用途较为单一的问题。芳纶纳米纤维兼具芳纶的优异性能和高长径比的尺寸优势,是构建柔弹性、功能化气凝胶的理想基元,为增强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力学性能、拓展其功能应用,本论文着力于结构的设计调控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抗菌性能和吸水性能均优异的医用敷料研究较少,部分抗菌敷料存在抗菌物质对人体有害或者吸水性能不理想导致伤口粘连等弊端。艾草具有广谱抗菌、绿色环保、安全无毒等优点,将艾草提取物与纺织品相结合可使其具有天然抗菌性。羧甲基亲水性极强,羧甲基化改性的材料具有高吸水性能,且吸液后还可形成凝胶结构,有利于减缓液体的散失,为创面提供愈合的湿润条件。因此将艾草提取物与非织造材料结合并对其进行羧甲基化改性,使其拥有优
后疫情时代,PP熔喷行业产能趋于饱和,新材料、新结构的探索迫在眉睫。以微相容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熔喷纤维成形过程中“拔河效应”制备多尺度纳微结构的非织造材料是一大发展方向。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是一种在血液过滤、油水分离领域有较为广阔应用的熔喷新材料,本课题以PBT与PP切片为原料,通过组分含量及工艺参数调整,实现了纳微结构可控调节,研究了“部分相容”组分形成多尺度纳微纤维结构的调控机
近些年来,航空航天业、核工业、电子通讯行业和医疗行业等众多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它们的运行环境都存在X、γ射线等高能粒子。因此,对抗高能辐照的材料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学者们通过将纳米材料填充到聚合物基体中,来改善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的抗辐照性。无机碳纳米材料具有清除高能射线辐照聚合物复合材料产生的自由基的作用,但环氧树脂基体在受到辐照后产生的自由基情况以及无机碳纳米材料发挥抗辐照的机理,目前
超细纤维合成革(以下简称“超纤革”)作为最新一代的人工革,部分性能上已经超越了天然皮革,但还是存在着手感、悬垂、透气透湿等性能差,聚合物组份损失、工艺流程复杂等问题,严重影响超纤革的推广应用和绿色生产。非织造布作为超纤革的基本骨架,对超纤革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一种可持续绿色化生产的高物性革基布已经成为超纤革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双组份纺粘水刺和水性聚氨酯(WPU)超纤革制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