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性分子在聚乙烯表面的包埋及亲水改性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组装技术简单,经济,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可控性强,能满足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的要求,但目前自组装技术尚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Hubbell利用表面互穿网络法(SPIN)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表面时,由于聚乙二醇(PEG)与PET的相容性不好,导致亲水化改性的效果不稳定。   本文借鉴自组装的思想方法,结合Hubbel的表面互穿网络法(SPIN),提出了两亲性分子在聚乙烯膜材料表面的包埋及亲水改性技术。结合红外、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水接触角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研究了两亲分子十八醇聚乙二醇醚(AEO)在聚乙烯薄膜表面的包埋与亲水化改性。提出了包埋“一步法”,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包埋“两步法”。包埋“一步法”,“两步法”均可以有效改善聚乙烯膜的亲水性,但包埋“一步法”中两亲物质包埋随机性大,改性效果差;包埋“两步法”能够实现两亲分子定向包埋,从而提高了两亲性分子在聚乙烯膜表面亲水化改性效率。通过XPS分析计算发现包埋“两步法”改性的聚乙烯薄膜表面AEO的覆盖率达到38.68%,大于“一步法”的31.52%。在包埋“两步法”的基础之上,改进第二步处理工艺,实现了聚乙烯多孔膜,水通量达到25.48kg/h/m2。   二、研究了两亲分子十八醇聚乙二醇醚(AEO)以包埋“两步法”改性聚乙烯薄膜的工艺条件。影响包埋后聚乙烯薄膜表面亲水性的工艺因素包括溶胀剂种类、两亲分子的结构、溶胀时间和包埋时间等。SEM表明,溶胀后膜表面部分非晶区被溶解甚至剥落,溶胀时间过长时,表面缺陷严重。得到了最佳的溶胀时间和最佳的工艺条件是70℃,四氢萘,溶胀时间5h,AEO4水溶液,包埋时间1h,真空干燥退溶胀。通过将两亲分子十八醇聚乙二醇醚投入到Na2CO3、NaOH碱性溶液中,降低两亲性分子浊点,氢键结合的水分子与醚氧原子脱开,使得两亲分子与水的作用力减弱,与聚乙烯膜表面的作用力增强,从而改善两亲分子在聚乙烯膜表面的包埋固定。   三、在包埋“两步法”的基础之上,将疏水段含双键的两亲分子十八烯酸聚乙二醇单酯(OPEG),单体(丙烯酸乙脂,苯乙烯)在聚乙烯薄膜表面包埋后UV照射,在水中浸泡4周后,静态水接触角为66.0°,比AEO包埋改性聚乙烯薄膜低37.8°。说明通过自由基聚合,促使两亲分子与烯类单体相互连接,与载体分子链形成类环索结构从而提高膜表面亲水性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和其他画种一样,婴戏画和时代的变迁密切关联。  宋朝绘画以写实为主流,北宋末年的刘宗道与杜孩儿因画婴戏而名噪一时,可惜皆无作品流传。到了南宋初年,以苏汉臣与李嵩为婴孩画的代表性人物,其中又以苏汉臣最受推崇。评者论其婴戏图云:“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笑者,可谓神矣。”  南宋以后,文人画发达,不再重视精描细绘的写实功夫,画家在描绘孩童时,不是将孩童画得老气横秋,便是画得身小而貌壮,少年
恩诺沙星是广谱抗菌素,属于喹诺酮类第三代药物,由于其高效、低毒的抗菌特点,在1996年被FDA批准为动物专用药,也是第一个获国际认可的动物专用抗菌药。普通的恩诺沙星制剂因
采用生物质谱技术对肝脏组织进行分析,可得到大量的质谱数据。本研究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对所得的生物质谱数据作处理与分析,可以得到很多有意义的信息和结果。肝脏是最重要的
3,4-二氢嘧啶(硫)酮(DHPMs)类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如具有钙拮抗、降压、α_(1a)拮抗和抗癌等活性,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batzelladine碱,已发现它是潜在的HIV gp-120-CD4抑制剂。人们在研究DHPMs类化合物的同时,也将目光逐渐投向了对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与改造,以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之上,本文也是将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通过Michael加成进行修饰DHPMs。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杂草不仅会造成农作物歉收,也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除草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但是长期使用单一机制的除草剂,使除草剂的抗性问题
可再分散乳胶粉是将液状聚合物通过喷雾干燥而形成的有机聚合物粉末,广泛应用于瓷砖粘接剂、自流平砂浆和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水泥基材料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