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听语气与情态英译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f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英译,可使不同国家了解中国的民族意识与思维方式。古诗应不应该翻译成现代汉语与英语、如何翻译,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总的来看,主张应该翻译、可以翻译的人占大多数,但对于如何翻译的问题,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小角度,即情态和语气方面探究古诗英译。初步探讨古诗英译文如何在情态与语气方面达到等效,从而为翻译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与帮助。可使诗歌翻译地更准确,更有利于读者体会出诗歌所传递出的感情;并且进一步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诗歌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  本文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以《红楼梦》中的一首诗以及它的三篇英译文为语料,运用韩礼德人际功能理论中的语气系统与情态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在语气方面,本研究先对汉语原诗进行语气方面的分析,然后与英译文进行语气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了在古诗英译中,功能语气等效翻译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在情态方面,选取了原文中几个含有情态意义的诗句,并与其译文进行情态的对比分析,并详细阐述了语境在其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出了一些有利于情态翻译的技巧与方法。  研究表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可以应用于诗歌这类文体的分析。另外,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出,要达到等效翻译的目的,在语气翻译方面,首先对原诗进行分析,判断原诗所表达的交际角色、语义功能、语气词的程度以及语气所表达的言语功能,然后根据英语的语气结构翻译为相应的主语、限定成分和语气附加语。在情态的翻译方面,首先要分析原诗句是否含有情态意义,如果有,则先分析其语境,然后从情态的类型、取向、量值和归一性方面进行分析,然后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情态转换。  本文对古诗英译中的语气与情态进行分析,探讨如何翻译才能更好的体现作者想传递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等效翻译。一方面,证明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进行古诗英译的分析是可行的。另一方面,从情态与语气方面对诗歌及其英译文进行分析,可使译文更好的体现原诗,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它将隐喻的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中解放出来,认为隐喻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本文以《现在开庭》中的20个
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中的语言阐述决定了其涉及的非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为了强有力地阐述其主张,原被告经常在法庭审判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使用丰富语言策略。作为法庭审判的核心
艾德嘉·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是美国十九世纪诗人、短篇小说家和评论家,同时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与“死亡”、“恐怖”、“怪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是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重要的、但也是颇具争议性的作家。笛福擅长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描写平凡人的生活。其小说《摩尔·弗兰德斯》(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