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斐在《文化的责任》中指出:“……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文化为源流和中介而能动地赋予未成年人以民族精神、高尚人格和优良品德。”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学校体育课中的一项重要运动项目,在新中国中学体育课中有将近50年的历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武术运动的普及与发展。2004年4月3日中宣部、教育部两部委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并在第四部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中提出:“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武术课教学是目前学校开展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教育的一个窗口,是弘扬中华武术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人通过对北京市普通中学武术课教学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市普通中学武术课开展并不普遍,部分中学几乎没有开展武术教学或者很少开展。这一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术运动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而且使得中华武术在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锻炼不怕苦不怕累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树立终身体育理念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武术课的教学内容亟待改革、学校的重视程度不高、武术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广大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武术课对中学生的综合教育功能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很好结合起来等。
鉴于上述原因,本文尝试提出如下改革中学武术课教学现状之设想:1、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进一步重视武术课教学,加大学校武术课教学软、硬件的投入;
2、加强武术的正面宣传工作,推进武术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3、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以学生的适应性为出发点,多方努力加强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提升教材的科学性;
4、武术教学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相结合,突出武术的综合教育功能与价值;
5、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武术课教学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保证中学武术课教学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