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山位于沅江市西北部,是西洞庭湖中一个狭长的岛屿,岛上主要讲赤山话(属西南官话)。前贤关于赤山话的研究较少,研究成果一般是基于传统口耳之学的语音历时比较研究,本文以赤山话为研究对象,结合田野调查与声学实验,考察赤山话单字调声学格局和双字组连读变调的变调模式和变调类型。近年来,赤山话正不断受到周边湘语的冲击,对赤山话声调的研究有利于保存其历史原貌,保护赤山岛上的语言生态,同时也丰富了湖南境内的方言研究,尤其是西南官话的研究。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价值;赤山的人文、地理,语言研究概况以及湖南境内的方言研究概况;同时,以本文的研究内容为导向,梳理了汉语声调实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目前的进展;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意义。第二部分“沅江赤山话音系和实验说明”,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赤山话的音系。赤山话共有声母二十个,韵母四十三个和声调六个,分别是阴平[55]、阳平[24]、阴上[31]、阳上[44]、去声[33]和入声[35],赤山话保留了入声调类,但入声已经完全舒化。实验说明部分,分别介绍了录音器材和praat软件,发音字表以及字表设计的原则,最后着重说明了实验的几个关键步骤录音、标注、数据提取和处理以及作图等。第三部分“沅江赤山话单字调声学实验”,实验从音高和时长两个角度研究赤山话单字调声学格局。本文通过praat提取单字调基频值,通过T值法对四位发音人基频均值进行归一,实验得出单字调调类调值为阴平[55]、阳平[13]、阴上[31]、阳上[44]、去声[33]、入声[35],同时通过单字调T值均值与标准差求出了赤山话单字调的声学空间图;通过时长归一公式求出赤山话单字调相对时长模式为:阳上>去声>阴上>入声>阳平>阴平。第四部分“沅江赤山话双字调声学实验”,通过praat提取双字组基频值,并对其进行归一,得出赤山话双字组连读变调共有25种变调模式。赤山话变调的类型有调位性变调和非调位性变调,前者主要包括中和型连读变调,非调位性变调包括异化型连读变调和简化型连读变调。双字调时长模式分为两个部分:前字位置调类相对时长排序为T2阳平>T4阳上>T5去声>T3阴上>T6入声>T1阴平;后字位置调类相对时长排序为T2阳平>T6入声>T1阴平>T4阳上>T5去声>T3阴上。第五部分“结语”,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着重突出本文的研究成果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