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而大肠埃希菌在引起血流感染各分离菌株中居首。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滥用,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临床出现越来越多的多重耐药菌。本研究通过对血流感染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筛查并检测相关的耐药基因,从而了解本地区血流感染中产ESBLs、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大肠埃希菌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1、以2015年6月-2016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216株血培养阳性大肠埃希菌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30株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耐药大肠埃希菌和86株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大肠埃希菌。使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其进行鉴定,测定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1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收集216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2、对血培养阳性大肠埃希菌进行ESBLs表型确证试验,采用双纸片扩散法(CAZ和CAZ/CA、CTX和CTX/CA),用PCR方法筛选ESBLs基因,并通过测序以确定ESBLs基因型。 3、对头孢替坦耐药株采用AmpC酶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进行筛选,用PCR方法筛选AmpC酶耐药基因,并通过测序以确定AmpC酶基因型。 4、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株进行改良Hogde试验和金属酶初筛试验等,采用PCR检测其是否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或其他耐药基因,阳性结果送测序进行验证。 5、采用MLST和PFGE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株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1、临床资料:216例由大肠埃希菌引起血流感染的患者年龄分布以60-69岁居首(占26.4%),其次为50-59岁(占21.3%)。各临床科室送检的血培养标本中检出大肠埃希菌以急诊科居首(占25.9%),其次为血液内科(占11.6%),ICU占9.3%,由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株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的体温和CRP显著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肝病)和转归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2、药敏结果:216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除庆大霉素外)、头霉素类、呋喃妥因和碳青霉烯类等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50.0%)。血流感染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株除呋喃妥英外,对其余17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敏感株。耐药株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10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70.0%左右,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较好的敏感性(>90.0%)。 3、ESBLs表型和基因型检测:216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ESBLs表型确证试验共检出123株产ESBLs菌株,占56.9%(123/216)。在130株血流感染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株中,22株经PCR检测blaTEM阳性,占16.9%(22/130),经DNA测序证实21株为blaTEM-1b,占16.2%(21/130)。59株经PCR检测blaCTX-M阳性,包括blaCTX-M-I26株和blaCTX-M-IV33株,blaCTX-M-15是blaCTX-M-I中的主要基因型,占17.7%(23/130),blaCTX-M-14是blaCTX-M-IV中的主要基因型,占22.3%(29/130)。 4.AmpC酶表型和基因型检测:在216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有7株头孢替坦耐药,经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证实,7株中有2株表现为阳性,经PCR检测和DNA测序证实为blaCMY-2,占28.6%。 5.碳青霉烯酶表型和基因型检测:在216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有6株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耐药,占2.8%,其中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1株金属酶初筛试验阳性,3株厄他培南耐药株则均为阴性。经PCR检测和DNA测序,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中1株携带blaNDM-5基因,2株携带blaKPC-2基因。 6.MLST分型:6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其克隆分型分别为ST648、ST5150、ST131、ST964、ST2003和ST38。PFGE共分为5个型别,其中C1与C6为同一型别,其余4株为不同型别。 结论: 1、由耐第三代头孢菌素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的体温和CRP显著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株。 2、血流感染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主要由ESBLs导致,主要为CTX-M-14和CTX-M-15型。 3、引起血流感染的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出现应引起临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