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月19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国农业银行将以“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作为原则,进行股份制改革。该原则强调农行要通过深化改革,稳定和发展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和业务,进一步强化其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社会责任。事实上,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上市后,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作为目前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中唯一一家仍未上市的银行,一直倍受关注,它网点最密集、人员最多、历史包袱最沉重的现实决定了其面临的股改任务要比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复杂得多、艰巨得多,而2007年确定的商业化运作和服务“三农”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定位又让它的经营面临双重目标,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进行艰难的平衡。在西藏这一特殊的地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内地,服务“三农”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政策性,涉农业务基本都被视为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业务来开展。特别是在西藏山南,一直以来都没有任何形式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银行作为农牧区唯一的金融机构,在目前西藏较为低下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必须更多地承担服务“三农”的政策性业务,这是一个刚性约束,也是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原则之一,但是作为企业,特别是走上股份制改造道路的企业,商业化经营是其谋求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遵循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股改方针协调二者的矛盾,在股份制改造的进程中立足于西藏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既发挥好在农牧区政策支农支牧的骨干作用,又走好商业化经营道路,谋求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实现服务“三农”与商业化经营的兼容与优势互补,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操作指导价值的问题。本文就是基于这种认识对山南农行的经营现状和发展思路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一般理论研究与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承担政策性业务的主要做法相结合的思路,先对山南地区农行的经营环境进行全景描述,然后分析山南地区农行经营的基本情况,从中认识到山南地区农行在经营过程中,处理商业化运作与服务“三农”关系时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从经营角度看,山南农行承担了在农牧区的大部分政策性业务,其业务重心在发展“三农”信贷上,由于农牧区信贷市场固有的投放成本较高、商业化运作程度较低的特点,这部分业务的大量发展与农行不高的经营管理水平结合在一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南农行的整体盈利能力;第二,从内部管理架构看,山南农行以整合县支行资源、设立三农金融事业分部作为内部管理架构改革的基础,但由于对山南分行本部和营业部的定位不清,事业部制改革还没有达到厘清业务边界的目的;第三,从人力资源角度看,山南农行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不能适应股改对农行员工的要求,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弱;第四,从产品角度看,山南农行产品设计单一,在面对城乡两个市场、两类业务时,没有结合实际开发相应的产品以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在与同业的竞争中处于同质性相当高、不具备产品竞争优势的突出问题;第五,农行经营的外部条件还有很大的缺陷,外部条件的不健全从信贷准入、科技支撑等方面都制约着山南农行的经营;第六,执行多年的西藏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在促进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农行培养商业化经营的意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对山南农行股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后,本文通过借鉴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印尼人民银行等国外商业银行承担政策性业务的主要做法,探讨了股改过程中山南地区农行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相互兼容的基本路径:第一,正确认识商业化与服务“三农”的关系,廓清“三农”业务就是政策性业务的错误认识。在认识上,既要理解山南地区的农牧区金融业务大多数表现为政策性业务,这是和当前山南农牧区经济发展还很落后、农牧民的市场意识还没有形成相适应的,更是和西藏维护稳定的政治需要相适应的,又要正视农牧区金融业务也存在商业性和政策性的不同区分,在政策性金融的引导和铺垫功能发挥作用后,商业性金融就会逐步具有用武之地,山南农行要在经营管理的思路上先行一步,正确理解农牧区金融业务的政策性具有阶段性和可变性,为推进农牧区业务的商业化经营做好准备。第二,坚持协调运作,从战略高度弥合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业务的分野。这是一个从管理角度提出的建议,所以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涉及对农行面临市场进行正确划分与定位、对内部管理的组织架构进行重新整合、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实施流程再造、提高业务经营效率等内容。第三,改善农牧区经营,逐步实现农牧区业务的商业化经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牧区金融业务的商业化程度也会不断加强,这就要求山南农行按照商业化要求,积极改进在农牧区的经营,这其中包括以产品为核心推进商业化、差别定价、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等内容。最后,本文还从山南农行的经营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支撑的角度,分析了外部环境建设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