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物资损毁及灾民风险感知变化的应急物流配送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灾害发生后,常常会引发具有巨大破坏性的次生灾害,而这会导致应急救援中的物资发生损毁,从而影响灾民心理,降低应急救援的效用;还可能引发滞后性的受灾点,而由于各受灾点的受灾程度存在差异,导致需物资救助的灾民人数、灾民组成不同,如何结合灾民心理进行应急物流配送,是关键的决策问题。本文对应急物流配送问题展开研究,将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引入应急物流配送模型中,使决策者在进行应急物资配送方案的制定时,充分考量受灾点的需求紧急性。在此过程中,通过结合受灾点所处的灾害演化情景,考虑并量化物资损毁对灾民心理的影响,并基于此,考虑新增受灾点的干扰,进一步设计综合模型,结合所有受灾点所处灾害演化情景及其灾民对物资损毁风险、配送延迟风险的感知水平,将配送到初始受灾点的部分物资进行再次配置,实现快速初步救援。在使初始受灾点的损失最小化、新增受灾点的配置最优化的同时,尽量减少灾民对配送延迟的风险感知。主要工作包括:(1)梳理了应急物流及其运作中的干扰因素、灾民风险感知的相关理论,说明了灾民风险感知的影响,为应急物流配送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2)为减轻物资有效性不足对灾民心理的影响,需结合灾民对物资损毁比例的可接受水平,根据白化函数建立灾民对物资损毁比例的容忍度函数,并用以指导应急物流运作。从优化有效物资满意度以及总成本方面设置目标,构建考虑物资损毁对灾民心理影响的应急物流配送模型,并设计四川省地震灾害算例,使用MATLAB求解,验证考虑容忍度对物资分配方案的影响。(3)由于次生灾害导致的新增受灾点具有滞后性,只包含初始受灾点的模型已不适用。故在考虑容忍度的基础上,需关注灾情信息以及灾民风险感知水平的变化,建立包含2个阶段的综合模型,以在物资配送数量、配送时间方面形成与受灾点的需求紧急程度相适应的方案。其中,第1阶段是从配送中心运输应急物资到初始受灾点,第2阶段为从初始受灾点调取部分应急物资到新增受灾点。并设计四川省地震灾害算例,说明模型所产生的应急物流配送方案的有效性。(4)提出了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及信息化平台、灾民安置与信息管理、应急物资配送方案的制定方面的对策启示,以提升应急物流效益。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心理学在全世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对教育学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始愈发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这一点在外语教学中尤为明显。根据情感过滤假说,某些情绪可能会扰乱语言学习的进程,而这其中焦虑一直被认为是对学习者造成最大干扰的情感之一。1986年,伊莱恩·霍维茨、迈克尔·霍维茨和乔安·科普在其研究中第一次将外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情绪定义为一种与外语学习本质相关的反应,并将其命名
学位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接受者受制于先在结构而形成的对文学著作潜在的期待指向。“期待视野”重视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重要位置,决定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评价。“期待视野”下的翻译研究以受众为出发点,不仅关注读者对译本的审美与接受,而且重视译者基于原作的再创造,有助于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两千年来,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可估量,
学位
批评性话语分析(简称CDA)旨在透过语篇表面的语言特征,揭示隐藏在语篇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新闻语篇具有受众广、传播快的特点,但其客观性会受到其生成者的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新闻语篇也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性、政治性新闻语篇,较少关注灾难新闻语篇。鉴于此,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对《中国日报》和《泰晤士报》中有关2019-2020澳大利亚山火新闻报道进行对比
学位
元话语作为理解语言使用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于日常交际、语言教学和写作以及语篇分析中,旨在帮助作者有效地组织语篇、建立互动。新闻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是我们了解时事的主要渠道。在新闻报道中,元话语一方面可以用于构建作者身份,另一方面,元话语可以帮助读者充分解读新闻、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的信息。科技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迄今为止,对元话语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在
学位
英语议论文写作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的主要文体之一。评价资源作为判断议论文说理性强弱的重要依据,是与论证说服关联极为密切的语言资源(Martin&White,2005)。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翻译文本、新闻体裁及学术写作中评价资源所传达的人际意义,对英语议论文中的评价资源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在评价系统框架下分析中国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评价资源的总体分布特征,并深入探讨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在评价资源使用情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和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全面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等方面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快速及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等特点,社会大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变得更加的快捷,这也大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舆情表现方式,把网络舆情搬到了反映民众情绪和行为倾向的前台。因此,网络舆情的应对成为当今网络社
学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居民的出行规模与频率都有明显的增长。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共建筑物建成并投入使用,大规模人群聚集在建筑物内的情况时常出现,对公共建筑物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如何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快速安全地将建筑物内人群疏散出去成为了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课题。建筑物内的行人疏散时,行人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如合作、帮扶、避让、抢行等行为,都会对疏
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员高度聚集于某个场所已成为生活的常态,这也为人员应急疏散提高了难度。一旦发生紧急事件,若不能及时疏散,无疑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开展人员疏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十分有必要。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由于行人疏散过程的复杂性,依旧有许多问题未做进一步的研究。环境熟悉度以及引导作用是影响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本文
学位
大规模突发事件发生后,为减少灾后的人员伤亡,避免次生和衍生灾害的威胁,需组织大规模人群疏散,将区域类受到灾害威胁的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如何将受灾人员快速,安全的疏散是应急救援的首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灾民的行动能力是应急疏散中的重要参数,同时直接关乎到疏散策略的实施。本文针对灾民行动能力差异性特征,为提高疏散策略的安全性,高效性以及适用性,深入梳理了多模式协同疏散调度策略,制定了多模式协同疏散策略
学位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的生活日趋集中化,城市内的公共交通、高层建筑、地下管道更是愈加交错复杂。当城市灾害发生时,城市社区居民的疏散、安置、救援管理工作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如何快速的将大规模范围内的灾民分配到安全可靠的避难地点,提高整体疏散效率,避免二次伤害是城市防灾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之一。同时,幼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残疾、瘫痪、精神病人等弱势群体的安全防范和逃生自救能力明显不足,其对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