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PB)血小板(PLT)及淋巴细胞(L)中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1(BCL-XL)的表达水平,了解BCL-XL在ITP中的作用,为IT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8例ITP患者及1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血小板及淋巴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水平。依据血小板计数达到50×109/L以上,出血症状消失作为治疗有反应标准[1],将糖皮质激素治疗后ITP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其中有效组根据血小板升高的程度分为A、B两个亚组,A组治疗后血小板升至95×109/L以上,B组治疗后血小板上升至>50x109/L但<95×109/L。全部ITP患者在治疗前及糖皮质激素治疗2周后分别抽取外周血,检测其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中BCL-XL的表达。结果:1.ITP患者血小板中抗凋亡蛋白BCL-XL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12,P<0.001);而淋巴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XL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94,P<0.001)。2.ITP患者治疗后有效组血小板中抗凋亡蛋白BCL-XL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比较升高,淋巴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XL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比较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TP患者治疗后无效组血小板中抗凋亡蛋白BCL-XL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XL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ITP患者,血小板中抗凋亡蛋白BCL-XL的阳性表达率无效组明显低于有效组,淋巴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XL勺阳性表达率无效组高于有效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有效组ITP患者治疗后血小板中BCL-XL的阳性表达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自身配对t检验,n=19,t=2.48,P<0.05);若将有效组根据血小板升高的程度分为A、B两组,A组治疗后血小板升至95×109/L以上,共10例,其血小板中BCL-XL的表达较治疗前升高,经自身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t=2.80,P<0.05),而B组治疗后血小板上升至>50x109/L但<95×109/L,共9例,其血小板中BCL-XL的表达治疗前后并无差异(t=0.84,P>0.05),但由于观察病例不多,尚待进一步积累资料。ITP患者有效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中BCL-XL的表达率经自身配对t检验,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不论A或B组,两者均P<0.001。4.无效组ITP患者治疗后血小板中BCL-XL的阳性表达率较治疗前增高,淋巴细胞中BCL-XL阳性表达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BCL-XL在ITP患者血小板中表达降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后表达升高,提示ITP患者的血小板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血小板的异常凋亡可能是ITP的发病机制之一2. BCL-XL在ITP患者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升高,治疗有效后表达明显降低,表明ITP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凋亡不足,淋巴细胞的凋亡减少可能与ITP的发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