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例特重度烧伤病人难愈性创面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ftongy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特重度烧伤病人难愈性创面感染的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从而为指导临床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特重度烧伤难愈性创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2年11月—2019年10月,共七年间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经综合治疗1个月后存在难愈性创面的116例住院病人的创面组织和分泌物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获566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424株占74.91%,检出率最高的三种革兰阴性菌依次为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共190株占33.56%、鲍曼不动杆菌共146株占25.80%、肺炎克雷伯菌共61株占10.77%。革兰阳性菌共142株占25.09%,检出的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26株占22.27%,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共62株占10.96%,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SSA)共64株占11.31%。(2)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为33.16%-46.8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复方新诺明呈现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两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耐药率分别为0.00%和28.21%,对其他检测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呈广泛耐药,耐药率为58.90%-100.00%。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在36.67%以下。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呈全耐药。(3)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未发现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等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其中MSSA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仅有9.38%,MRSA也仅有37.1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在59.68%以上。结论:1.我院特重度烧伤病人难愈性创面检出的致病菌中,大部分为革兰阴性菌,占74.91%,检出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的25.09%,且革兰阴性菌占比较既往增加。2.从分离出的病原菌来看,我院特重度烧伤患者难愈性创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因此在临床上经验用药时要考虑到对以上病原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3.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这些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对治疗特重度烧伤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的耐药率已有较高程度的升高。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目前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已达到90%以上。4.铜绿假单胞耐药率低的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建议临床治疗时考虑使用。5.已出现相当数量的高耐药性的MSSA,临床上经验性使用如莫西沙星、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时,应密切监测其治疗效果,效果不佳时及时调整用药。6.MRSA耐药率低的药物为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临床上治疗时建议选用。
其他文献
目的过量的锰暴露可致成人和儿童认知功能下降,但锰暴露致老年人认知损伤的研究鲜有报道,且锰致认知损伤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认知功能下降也是老年人和阿尔兹海默病(AD)的一个重要特征,大量研究表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降解途径影响突触功能是AD发病的关键机制。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物与老年人认知下降和AD发病有关。然而,APP及其α-和β-分泌酶途径在锰致认知损伤中的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
第一部分正常喉部超声声像图表现目的探讨正常喉部超声解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46例健康体检者,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20~46岁,应用高频超声分别在平静呼吸、屏气状态下自舌根至环状软骨下缘对喉部进行连续扫查,并计算图像显示满意率。结果(1)正常喉部自上而下横切面扫查依次可获得舌根、舌骨、会厌、室带、声带、环状软骨水平超声声像图;正常声带表现为低回声,左右对称,起于甲状软骨板内侧缘,止于杓状软骨
第一部分microRNA-125a-5p与视神经炎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筛选在视神经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差异表达的micro RNA,研究其与视神经炎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以及光学相干断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院内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发生与救治情况,统计分析诊断救治过程的关键指标,对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的要求,为优化院内STEMI处理流程、达到指南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非心血管病房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83例,经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最终66例入选。记录院内发生ST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高频超声、超声造影及磁共振检查结果,探究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膝关节PVN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30例膝关节PVN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膝关节高频超声、超声造影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分析所有病例患者术前高频超声、超声造影及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以评估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对于膝关节PVNS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背景FYVE,Rho GEF And PH Domain Containing 1(Fgd1)是位于X染色体的Xp11.12区域的一个基因,该基因是一个发育的关键基因,它的突变会导致一种被称为阿斯科格综合征(Aarskog-Skott syndrome,AAS)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的面部、生殖器形态发生异常。FGD1蛋白属于鸟苷酸交换因子(GMP Exchange Factor,GEF)
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是由自发或医源性原因引起冠状动脉内的粥状斑块破裂,细斑块屑以及继发的血栓,沿血流到达微循环系统(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引起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广泛存在的冠脉微循环障碍显著削弱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um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或静脉补钾预防胃肠手术术中低钾血症发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拟行胃肠手术患者共3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口服补钾一天组(O组)、静脉补钾一天组(I组)、口服补钾两天组(OT组)、静脉补钾两天组(IT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五组,每组60例。O组患者于术前一天口服10%氯化钾溶液30ml,一日三次,每次10ml;OT组患者于术前两天每日口服10%氯化钾溶液30ml,一日三次,每次
背景及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s 2,HDAC2)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家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亚型,研究表明,HDAC2是调节炎症基因表达的关键因子,目前已被证实其与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许多疾病相关。在动物模型实验中,上调HDAC2蛋白的表达,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在细胞实验中,上调HDAC2蛋
第一部分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及DWI成像ADCmean值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及DWI成像ADCmean值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准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分子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236例,治疗前行18F-FDG PET/CT及MRI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