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地理教育理念、教学个性、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实践知识与地理课堂实践智慧,在具体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中所表现出的教学行为操作方式。本论文以施良方和夏志芳教授关于教师课堂主要教学行为的分类为理论框架,以课堂观察表作为研究工具,采用课堂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讲授行为、提问行为、呈示行为、讨论指导行为和地理实验操作行为五个维度全面分析了当前舟曲Y中学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对舟曲Y中学15位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和访谈,旨在找出该校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改进该校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建议。本文通过对舟曲Y中学15位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访谈,发现该校教师的地理课堂教学行为具备讲授时能准确运用专业术语,且能与“三板”有机结合;板书设计合理、形式优美;教师能通过提问和交流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立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等这些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尚需改进,例如,讲授时提供的例子过于单调,使课堂缺乏感染力;课堂提问质量不高;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实效性不高;过分依赖多媒体,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教学挂图的使用和地理实验操作方面极其薄弱。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和教师的访谈与交流,归纳出了影响舟曲Y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工作负担及时间的限制、学校对教师评价制度的干扰和各级各类考试的影响。针对当前舟曲Y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本文从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倡导地理学科的“主题教研”、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改革教学评价制度五方面提出了整体的策略。同时针对讲授行为、提问行为、呈示行为、讨论指导行为和地理实验操作行为五种课堂教学行为分别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