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为影响妇女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主要表现为在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时发生的经前、经期、经后小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疼痛,可伴有冷汗淋漓、四肢厥冷、恶心呕吐、肛门坠胀等,严重者需卧床休息,影响工作学习。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在临床上已被证实具有较佳的疗效,且方便、简单,易为广大患者接受。由于该病的埋线治疗规范的穴位研究较少,故设计本课题对腧穴特异性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单穴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和可能的治疗机理,验证埋线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客观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进行埋线筛选优化腧穴、疗效的提高提供客观依据,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一种简、便、廉、验的方法。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及三元里校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及妇科门诊收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十七椎埋线组(治疗组)30例和多穴埋线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痛经的症状积分进行评定。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经第一疗程治疗后,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第三个疗程治疗后,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三个月后,再次观察两组症状积分,并与第三疗程后的症状积分相比较,对照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确切的疗效,主要表现为可较快地改善痛经症状,并且作用明显;对近期疗效而言,埋线单穴十七椎治疗该病可以达到和埋线多穴同样的治疗效果;主要不足之处为远期疗效较多穴埋线组差。因此,临床上可取十七椎止痛作用快的效果,把十七椎作为改善原发性痛经疼痛症状的首选穴位。鉴于其远期疗效比多穴埋线组差,可通过辨证取穴,适当地增加1~2个穴位,以真正起到简便、廉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