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们获取能源的主要手段是以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虽然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燃料,但它是未来全面实现低碳能源最好的潜在过渡燃料。同时,CH4本身也是导致地球表面温室效应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CH4的吸附与储存技术的发展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首先研究了H2分子对于Mn原子修饰石墨烯(Mn-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获取能源的主要手段是以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虽然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燃料,但它是未来全面实现低碳能源最好的潜在过渡燃料。同时,CH4本身也是导致地球表面温室效应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CH4的吸附与储存技术的发展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首先研究了H2分子对于Mn原子修饰石墨烯(Mn-GR)体系吸附CH4分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个Mn原子修饰的石墨烯单面最多可以吸附6个CH4分子和2个H2分子,CH4的平均吸附能为-0.348e V,吸附量为25.92wt.%,如果将2个H2分子换成同等能量CH4所具有的质量计算,其吸附量可以达到28.72 wt.%,相较于单独吸附CH4分子,与H2共吸附可以增加20%以上的储能,这是由于H2分子本身容易发生极化,当其极化方向为垂直于基底方向时,H2上方H原子形成负电中心,改善了CH4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促进了CH4分子的吸附。由于两个Mn原子修饰石墨烯基底,导致其电负性进一步增强,使其双面可吸附14个CH4分子和4个H2分子,CH4的吸附量为40.20 wt.%,将H2换做同等能量CH4分子计算,则CH4分子吸附量可以达到43.91 wt.%。研究表明,石墨烯孔隙结构的形状、大小、密度等对其吸附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文选取Ti原子修饰C6H2型多孔石墨烯(Ti-PG)作为基底,研究了Ti-PG体系吸附CH4和H2的性能。研究发现,单个Ti原子修饰的PG体系单面最多可吸附16个CH4分子和2个H2分子,CH4的平均吸附能为-0.264 e V,CH4吸附量达到48.35 wt.%。H2分子只能吸附在距离基底较近的位置,无法吸附在上层空间,而先吸附的CH4分子总是优先占据孔位。两个Ti原子修饰的PG体系最多可吸附32个CH4分子和4个H2分子,CH4吸附量为62.20 wt.%。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Ti原子修饰C6H2型多孔石墨烯单独吸附CH4分子,H2的加入改变了PG体系大孔位的带电情况,使其大孔位处带上负电,从而使基底和CH4分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增强;吸附后的CH4分子因电荷转移产出现的极性,产生的范德瓦耳斯力吸附效应,使得基底对于CH4的吸附量相较于单独吸附CH4分子又有了进一步提升。论文最后对一维单壁石墨烯纳米管的CH4吸附性能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6,6)石墨烯纳米管可以吸附13个CH4分子,吸附量为26.57 wt.%,平均吸附能为-0.273 e V;其中管内可以吸附2个CH4分子,管外可以吸附11个CH4分子;第一个CH4分子在内壁吸附能远大于外壁,与其吸附CO和O2时的结果一致;在吸附CH4分子的过程中,体系的带隙不断变宽,因此其可以作为CH4分子探测装置。总之,金属原子修饰是提高石墨烯类材料吸附CH4性能的有效方法,其修饰后基底负电性增强,使临近分子发生极化现象、改变基底电荷分布,同时提高了CH4分子的平均吸附能。H2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石墨烯类材料对于CH4分子的吸附性能,改善基底和CH4分子的电荷密度分布,显著提高体系的CH4分子吸附量,同时石墨烯纳米管也有望成为一种良好的一维储能材料。
其他文献
种群动力学涉及到人类活动环境效应、理论生态学、种群多样性预测及非线性科学等.其中动力学模型是描述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生物种群间的关系包括互惠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四种基本关系,其中捕食关系在生物界中是必不可缺的.捕食者与食饵之间展现出追捕与逃避的现象,这样个体不会长期固定在某一区域,而是朝着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地方移动,此时种群中存在扩散的现象.因此,基于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建立了两类具有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后非手术疗法与手术薄层削痂疗法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中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患儿105例,随机分为非手术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非手术治疗组采用银离子抗菌敷料及邦尔康抑菌霜包扎,每日换药直至创面愈合;手术治疗组全身麻醉后采用薄层削痂保留变性真皮疗法,术后常规换药或补充植皮治疗。结果:手术治疗组在发热天数、换药次数、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创面愈合时间都显著低于非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慢性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可能作为炎症标记物,预测各种疾病的进展或预后。NLR、PLR已被证明是子宫颈癌治疗结果及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然而,这两个参数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本综述总结了当前关于NLR、PLR在子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并探讨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中NLR、PLR与疾
民用航空产业集聚是构建高端供求市场、高度产业协作、高度交通便利而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2009—2020年省级数据,探究民用航空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竞争效应三种集聚模式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检验集聚效应的阶段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集聚水平的上升,民用航空产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先抑制、后驱动的影响,竞争效应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锂硫电池是一种正极采用单质硫和含硫化合物,负极采用锂金属的二次电池。由于其较高的比容量(1675 m Ah/g)和能量密度(2600 Wh/kg)被认为是新一代最有可能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储能装置。具有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等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例如:单质硫和放电过程中生成的最终产物(Li2S和Li2S2)的绝缘性,这会导致提供容量的活性物质利用率降低;锂化时活性物质会有较大
生物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处理信号的功能单位,其具有感受外界刺激并产生、处理、传导和整合信号的能力。从实验的角度探索神经系统电活动诱发模态机理和神经元之间的协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神经元模型和非线性电路来模拟生物神经元电活动的主要动力学特性。考虑到实际神经元对光和热等外界刺激信号有感知功能,本文采用热敏电阻和光电管作为感知元件探究连接非线性神经元功能性突触的重要意义;并基于感光神经
锂电池作为一种既可以储存电能也能稳定地将电能输出的储能装置,受到了科研人员的青睐。其中,锂硫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和理论比容量高(分别为2600Wh/kg和1675 m Ah/g),硫单质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二次电池。然而,锂硫电池仍然存在如硫和其最终反应产物Li2S的电导率低、充放电过程中硫的体积膨胀/收缩达80%、“穿梭效应”等问题,导致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
各种器件高度集成化和微型化的需求对微纳结构的制备技术不断提出了新的挑战,光刻方法是制备微纳结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众多的光刻方法中激光干涉光刻由于具有大面积刻写、无掩模以及高效率的优势应用最为广泛。然而现有的激光干涉光刻方法仍然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尤其是偏振组合和入射角对多束激光干涉光刻制备微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由于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激光干涉光刻方法很难实现亚波长结构的刻写,而表面等离子体干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折射率传感因其具有高灵敏度、免样品标记、实时监测和可集成的优点而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诸如温度、光机漂移和光源强度波动等的环境不稳定因素势必会降低检测单个信号以评估待测物折射率的传感精度。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在传感结构中引入可监测外部环境影响的参考信号以矫正传感。此时,参考信号需随待测物折射率的变化表现出尽可能的稳定。本论文对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折射率传感及自参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