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地区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互动耦合研究——以上海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under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基于这样一个时代发展阶段背景,即在一个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快速拓 展与城市交通问题突出的发展背景下,国内多数大都市都基本确立了高密度的轨道交通网 络发展计划,部分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快速建设阶段。然而关于高密度的轨道交通网络 与城市空间之间关系的系统性理论的缺位导致现行各个层面上的城市规划技术体系、管理 体系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因此,为了能够控制和引导国内现阶 段与长远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持续发展,一个关于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尤其是基于 现实操作目标的系统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内在相互作用机制,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次研究创新 性地提出“耦合”概念,以此来反映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两个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 的客体之间通过良性互动作用并达到内在相互作用外部最大化而形成的两者之间的和谐状 态。 研究以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两类空间节点的耦合研究为切入点,阐述两 者之间的耦合机制、过程以及耦合中心节点的空间属性。研究认为,耦合中心节点应当成 为“三位一体”(集服务区位、交通区位和环境区位于一体)、具备复合功能的城市空间 节点,同时成为社会意义上的内涵丰富的公共场所空间。耦合节点由于相互联系形成网 络,而网络的整合则又成为研究整体宏观城市空间秩序和运行效率的另一重要切入点。 在提出“耦合节点-网络”后,以上海的轨道交通站点-网络与城市中心节点-网络这两 个系统的实证调研为基础,本文研究从网络耦合与节点耦合两个方面展开,目标在于总结 轨道交通站点体系与城市中心体系之间协调发展(耦合)的机制并提出基于可操作目标的 相关模式(包括空间模式和开发模式)、指标以及策略。其中,网络耦合研究主要从宏观 城市空间结构层面探讨两者之间作用的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耦合模式与指 标的研究;节点耦合研究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土地使用方面与空间设计两个层面。通 过实证调研和计量分析,主要归纳目前节点地区存在的土地使用与空间环境的特征与问 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形成两者相互耦合的土地使用空间模式与城市空间设计引导 准则。 在耦合的机制以及相关的空间模式与设计引导准则基础上,本次研究还重点从政策和 策略层面来研究耦合目标的实施与保障,并对联合开发这一重要的开发模式进行研究。 总体而言,论文在系统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各个空间层面的、基于操作目标的耦合 模式与策略以及联合开发模式,旨在为现阶段以及下阶段大都市地区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 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同时本文提出的“轨道交通站点特别规划控制区”、 “耦合—致度”等概念与指标可以为目前轨道交通大都市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技术体系 和管理体系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参考。 本项目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378064,轨道交通导向的大都市空间 模式研究)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20030247041)的资助。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中心、互动耦合、空间结构、土地使用、空间设计、联合开发
其他文献
建设节约型校园对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试验和创新价值。校园建筑节能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步骤。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园建筑的发展趋势,以及上海地区校园建筑热环境
居住区是构成城市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设计优秀,施工质量过硬的工程,然而也有一
学位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高校图书馆建筑,旨在探讨开放性理念对高校图书馆改扩建设计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发展到今天,已有长远的进步,由闭架到开架,再由开架到开放,逐步朝着社会开放性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介绍和分析了影响住宅容积率取值变化的诸多因素,进而将这些因素按其性质分类归纳,分析其相互关系. 结合天津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天津市总体
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乡村不可回避的面临剥与弊的复合冲击,其传统的稳固结构逐步被瓦解,形成了混乱与秩序,传统与现代并存冲突的混沌状态,滋生出诸多层面的矛盾与问题,那么,该如
学位
巢湖位于江淮之间,是沟通中国南北的交通要道。从14世纪开始,受明政府的鼓动,数以万计的移民者从江西、皖南等地北迁巢湖,成为该地区移民村落的始祖。移民者从家乡带来一种古老的
五台山传统匠作体系长久以来面向佛寺营造,历千余年而不衰,各类匠作均达到了极高的技术与艺术水准,是一个兼具地域特色与交流特征的研究范例,同时也是兼具物质与非物质特征的宝贵
本文侧重于对阿尔瓦罗·西扎在设计中对环境考虑的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其室内空间如何与地景发生关系。文章从历史建筑上所反映出来的前人对于地景与内景之间关系的认识出发,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