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1970-1979年)中美关系新闻报道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70-1979年期间,是较完整地反映中美从解冻到停滞再实现正常化的九年。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在中美发展不同的阶段中,相关的涉美话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在不同阶段过渡中如何发挥媒介功能?而作为意识形态载体新闻话语是如何随其变化?在中美关系与媒介话语相关度的研究寻找中,发现此些问题研究还存在文献空缺。大多数的研究停留在影响两国发展的媒介因素分析或媒介呈现的形象分析。为了更好呈现出新闻话语的阶段性特点与变化原因,故将1970-1979年中美关系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成三个阶段,以下为划分的说明:1970-1973年:解冻期。在国际局势和国家利益发生变化后,两国从冰冻走向解冻;但在革命外交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当时《人民日报》中对美国报道呈现出:“不冷不热,不卑不亢”。为了更加直观且集中表现出话语特点,故挑选了在中美关系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尼克松访华事件,作为样本分析。1974-1977年:停滞期。由于中美两国陷入各自国内政治问题中,且在原则性的问题上也没达成共识,缺乏互利互赢的合作成果,两国发展从起初的解冻走向停滞甚至后退;在《人民日报》中的涉美报道上,更没有出现对美国的形象改观。1978-1979年:正常化。自从1978年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道路,从革命斗争型进入建设型为主的意识形态转变,为中美关系发展带来了内生动力,并打开了新思路。中美关系进入了蜜月期。本阶段中,将挑选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出访美国活动,作为涉美报道的样本研究。本研究欲从丰富该期间的文献史料出发,通过新闻话语分析法中的微观文本与宏观历史语境相结合,试图摸索到新闻话语随着政治意识形态变迁的生成机制;同时沿着该时期的宣传效应衰退,政治传播凸显的现象,也是中国新闻事业进步的缩影;能为当下主流媒体在报道国与国关系时,提供文献史料可供参考。
其他文献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钛酸四正丁酯(PMMA/TBT)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水热法处理得到了PMMA/TiO2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法(T
近年来,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得到飞速发展,其中具有类石墨烯结构的二硫化钼(MoS2)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特性使其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MoS2的
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含有Zn2+、Sn4+的聚丙烯腈(PAN)复合纳米球(nZn2+∶n Sn4+=1∶1),将该复合纳米球放入管式炉中进行煅烧,得到ZnO-SnO2复合纳米氧化物异质结构。利用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但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生物质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位居第4位。我国生物质总量丰富,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
电催化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清洁、有效、环保的高级氧化技术,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现有研究表明,电极材料是电催化氧化性能的主导因素,直接影响到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目前,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以下简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对自闭症儿童生理信号分析可以用于其认知发展的客观评价。在个体社会发展中情绪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