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中的责任原则及其实践悖反之克服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体刑法中,“责任”(刑事责任)问题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课题。无论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国家抑或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责任理论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尽管关于责任的含义在各国的刑法理论中可能会有所差别)。相应地,有现代刑法的灵魂之誉的责任原则日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一条基本刑法原则。在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甚至将其奉为宪法原则。 但是,与罪刑法定原则的际遇相似,现代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并没能因为责任主义的入律或在理论上抽象地尊奉而轻易得到实现。相反,由于刑事政策的需要,实践中常常出现对责任主义的悖反,这无论是在配刑过程还是归责理论中,莫不如此。就中国刑法中的刑事责任理论来说,其不合理性比外国刑法中的责任理论更加明显,因而同样具有进一步反思之必要。 实践中的这种悖反很可能使得责任主义有其名而无其实,其人权保障功能也令人不无疑问。因为在上述意义上理解的责任主义是很难钳制国家刑罚权之泛滥的。而欲真正发挥责任主义的人权保障机能,有效克服实践中对责任主义的悖反,就必须将责任主义在配刑中(立法和司法)予以贯彻始终,并使之在逻辑上能够自洽。在归责论上,要求司法者在进行责任归结时紧紧把握责任主义的本来意旨,深刻领会法治国家的基本意蕴,以人道主义精神为指导,奉个人主义为本位,从而做到不偏离责任原则的规诫,使责任主义的人权保障机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从理论上着手,概括了技术标准战略的定义、特点,然后通过对当前日趋激烈的标准竞争现象进行分析,揭示了其谋求知识产权垄断的实质.此后,该文逐层深入,论述了技术标准
本土资源理论对于当下的中国法治建设究竟意义何在?尤其是具体到经济法领域,经济法本土资源论作为经济法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之一,较之于移植论和西方化主张,又在多大程度上具有
本文是一篇探讨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专题论文,分别从违宪审查的涵义、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现实意义、世界各国违宪审查制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中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
期刊
当前,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由环境污染和破坏所引起的环境侵权案件也逐渐在各国的司法实践占据多数,而对于因环境侵权所产生的救济问题也成为各国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环境
国家预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它通过分配、监督、调控等职能来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及财政分配。预算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2012年我国公布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