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塔装置的最小能耗分析及优化设计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zh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馏是应用最广泛的分离技术,精馏单元的能耗在整个过程工业的能耗上占有很大的比重.传统的精馏塔及其精馏序列已不适应当前过程集成、设备集成的发展趋势.突破传统的简单塔塔结构,设计节能型的复杂精馏设备及流程是目前精馏集成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新型的精馏塔结构--分隔塔(Dividing Wall Column)是基于热耦精馏基础上的一种复杂塔结构.文献报道了分隔塔在处理三组分混合物时比常规的精馏装置节省20﹪~40﹪的能耗.除了能量节省外,分隔塔还具有节省投资费用的潜能.在该论文中,主要探讨了分离多元混合物的完全热耦合塔装置的最小能耗及其优化设计.这种完全热耦合塔装置也被称为Petlyuk塔,分隔塔是其中最典型的装置.对分隔塔最小能耗的分析是在简单塔能耗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是Underwood方程及由此得到的V<,min>图.V<,min>图是关联进料分配与最小能耗的简单的可视化图形工具,为估计复杂的完全耦合塔装置的各个部分的蒸汽流量要求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在满足分隔塔塔内物流约束的条件下,计算得到了最小汽相流率的解析式.在压力恒压、塔内恒相对挥发度及恒摩尔流的假设条件下,应用Underwood-Fenske-Gilliland简捷设计方法建立了分隔塔的数学模型.以年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分隔塔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以一个苯-甲苯-乙苯三组分混合物分离为例,通过分隔塔的简化等价塔序列,计算了其操作费用及设备投资费用,并与传统简单塔序列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分隔塔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其他文献
钴基纳米材料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晶体的结构、形貌、表面价态、组成、颗粒尺寸等密切相关。结构形貌的不同导致活性位点暴露的不同,从而影响催化活性;金属催化剂表面性质会影响催化剂和反应物之间的吸附作用,从而影响催化活性。对于双金属催化剂,由于两种金属的协同作用,可能在物化性能上具有优于单金属的特性。颗粒尺寸的大小影响其比表面积和负载量的大小,从而影响其催化效果。所以本文从宏观角度出发,通过调控合成方法来
ZSM-5沸石基催化剂自从被人工合成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化催化等工业。对ZSM-5催化剂催化效率的讨论与研究也不断地展开。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对于ZSM-5沸石内部的客体物质的运动无法直观地观测,而提高催化剂效率的研究需要从沸石内的扩散机理寻找理论依据。而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方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研究分子传递性质以及体系平衡的手段之一。本论文则运用分子动力学
C-S键作为重要的化学键,存在于药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所以C-S键的有效构建一直是有机合成方法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过渡金属催化的C-S键的有效构建还依靠苛刻的反应条件,所以C-S键构建的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展。脂肪羧酸的廉价、性质稳定使得它们常用作有机合成中的起始原料。因此,本论文利用脂肪族羧酸为底物,在银盐的作用下实现脂肪羧酸脱羧的C-S交叉偶联。开始选择以1,4-苯并二烷一2一羧酸和二苯二硫醚
淋巴增强因子-1 (Lymphoid enhancer factor 1, LEF1)是淋巴增强因子/T-细胞因子(LEF/TCF)家族的成员之一,也是Wnt经典通路中的一个核心成分。LEF1通过与β—连环蛋白结合形
二氧化锡作为一种典型的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导电、抗腐蚀、热稳定性高等诸多优良特性,锑的掺杂能够大幅度降低其电阻率,并提高其透光率,因而掺锑氧化锡纳米颗粒及其分散体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