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植被措施对绿水资源量的影响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fe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是我国典型的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地区。自1999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植被覆盖增加对该地区的径流过程和绿水的影响并不清晰,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和不同植被覆盖下对绿水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区,建立了流域分布式SWAT模型,模拟了该流域的绿水分布情况;并通过SWAT-CUP程序进行了 SWAT模型参数自动优化,最后分析随着时间推移和设定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和不同植被覆盖情况下对绿水整体分布的影响。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果:(1)SWAT模型在砚瓦川流域的适用性分析及率定验证特征分析在基础资料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库制备的基础上,运用SWAT模型在砚瓦川流域进行模拟运行。通过GIS平台、天气发生器、SPAW软件以及SWAT模型将DEM、土壤、土地利用及水文气象数据等进行预处理。子流域阈值设置为740,代入SWAT模型,本次砚瓦川流域共划分了 21个子流域,264个水文单元,设定1981~1982年共2年预热期。为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和精确度,应用SWAT-CUP程序开展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参数优化工作。本研究结合CUP程序中one-at-time和global两种方法最终选取13个与径流相关的敏感性参数。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对产生显著影响的参数进行校准。选取1981-1982年为预热阶段,1983~2003年为校准阶段,2004~2015年为验证阶段。将校准与验证结果与评价标准相比较,得到径流在校准期效率系数Ens为0.84、决定系数R2为0.79,验证期分别为0.82、0.81;径流校准和验证均符合评价标准,说明SWAT模型在砚瓦川流域具有可适用性。(2)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情景下的绿水分布特点对研究区1980,1990,2000,2005,2010,2015年共6期土地利用进行分析,从面积和速率多角度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得出:1980年至1990年间,各种植被覆盖类型均无变化;林地植被面积自1990年开始逐渐增长,至2005年时,增长5.32km~2,2005年后有所减少,至2015年仍较1980年增长了 5.20km~2,增长率为31.06%;农田植被面积自1990年后一直处于稳定增长趋势,至2015年时,农田面积增加了 24.98km~2;草地植被面积自1990年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至2015年,草地植被面积减少了 29.56km~2。通过分别模拟研究区在不同植被覆盖类型情景下绿水流与绿水资源总量的变化,得到随着农田面积的逐渐增大,林地面积的后续低增长率,草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情况下,绿水流与绿水资源总量年均值均低于起始值。绿水流量虽然由1983年的378.89mm增加到2015年的415.89mm,但33年绿水流年均值却为367.97mm,低于1983年起始值;绿水资源量虽然由425.89mm增加到442.71mm,但33年绿水资源总量年均值却为399.67mm,低于1983年起始值。主要原因是砚瓦川流域内的农田面积不断增加,草地面积不断减少及林地面积的低增长率趋势背景下,造成了流域内绿水资源量逐渐减少的现象。因此,针对改善堰瓦川流域的整体水资源情况,应以退耕还林还草为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3)绿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子流域为模拟尺度,分别以时间和空间两种角度,分析砚瓦川流域内绿水的分布特点。1983~2015年(排除2年预热期)砚瓦川流域绿水资源量占总降水的85.0%,是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绿水资源中绿水流占78.6%,说明水资源中大部分以蒸散发的形式耗散,其中包括人们难以利用的无效蒸发;绿水年内分布与降雨量趋势大致相同,主要蒸散集中在夏季,夏季绿水总量占全年的绿水储存的62.4%。年内分布较均匀。按子流域尺度分析绿水的空间分布,绿水流与绿水总量的分布与降雨变化基本相同,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绿水储存整体趋势为西北低东南高。
其他文献
轴流泵作为船舶推进、矿业冶金和南水北调等重大战略工程的核心动力装置,其运行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在小流量工况轴流泵扬程会发生骤降,泵体振动和噪音加剧,长期在该工况运行甚至会导致叶片疲劳断裂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有研究发现,轴流泵的运行不稳定性与旋转失速密切相关,因此,揭示小流量工况下轴流泵旋转失速的诱发机理,建立能够拓宽轴流泵稳定运行范围的流动控制方法,对轴流泵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
学位
矿山开发活动给矿区与周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与严重危害。因此探索出经济、高效的重金属修复技术对突然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安徽省庐江县矾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原位小区和中试试验,采用有机肥、螯合剂、木霉菌剂和植物开展原位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深入研究不同修复技术对土壤基本性质、土壤镉含量以及植物对镉富集效果影响,通过16S测序分析不
学位
矿源腐殖质主要由动植物残体经过土壤各类微生物进行一系列生化反应而形成的有机物质,是一种土壤改良剂和作物生长剂。为解决黄土地区水土流失,改善作物种植情况,本文引入矿源腐植酸(MHA)和矿源黄腐酸(MFA)两种矿源腐殖质,通过室内试验和盆栽菠菜试验,研究不同施加比例的矿源腐殖质和不同培养时长对土壤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土壤水分运动过程、水力特性、菠菜生长特性、光合特征以及品质效果的影响变化,进而得出相应
学位
本文在结合现今已有的浑水波涌灌技术的研究基础是,针对我国北方缺水现状及黄河流域浑水泥沙等特点,采用室内浑水间歇入渗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主要研究了浑水波涌灌致密层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并且揭示了浑水波涌灌节水减渗特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室内浑水间歇入渗致密层形成特性,表明浑水含沙率,泥沙颗粒级配组成,循环率及周期数均对浑水间歇入渗落年龄层的厚度有显著影响;并且落龄层随着净入渗时间
学位
鱼粉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劣质鱼粉的营养价值较低,通过有益微生物发酵可以提高劣质鱼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劣质鱼粉为研究对象,通过酵母菌不同发酵条件发酵劣质鱼粉,研究发酵后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影响酵母菌发酵劣质鱼粉中酸溶蛋白含量的4个因素依次是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料水比;摸索出发酵条件的最佳组合为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0℃、接种量2%、料水比1:0.9;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劣
期刊
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区,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长期影响着当地灌溉农业的发展,开发利用劣质水资源对于新疆农业发展显的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结合氮素转化模型,分析去电子活化水对土壤有机氮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然后通过膜下滴灌大田试验,分析去电子活化水对土壤水分、氮素分布和棉花生长特征的影响,进而明确去电子活化水灌溉对作物作用机制和增产节水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去电子活化水可以显
学位
陕西省地区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陕西成为我国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洪灾害长期威胁着陕西省山丘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陕西省也开展了相应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并取得巨大成果。但在山洪灾害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薄弱,缺少对灾害数据的系统性分析。在对相关历史数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找出时空分布的规律,探讨了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山洪灾害的空间分异特点,绘制了不同降雨等级的山洪灾害风险图谱,并基
学位
在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由于输水管道内水力条件复杂,常因突然关闭末端阀门导致管道内压力波动激增,极易诱发水锤事故,造成爆管等严重后果。因此为避免因关阀的不合理性对输水管线造成破坏,必须对阀门关闭方式进行分析优化。另外,由于输水管道数据特征与运行状态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难以确定准确的数学描述,关阀方式常采用试算的方式确定。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深度挖掘数据特征潜在规律的优势与长距离输水相结合,研究了
学位
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景观水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水域环境,它存在水环境容量低、水动力学条件差及水体自净能力弱等缺点。因此,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水环境改善措施对城市景观水体具有重要意义。“缓蓄快放”系统通过上游蓄积水体的快速下泄可达到稀释冲污、改善水质的目的。本研究以西安市护城河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基于MIKE21和FLUENT进行“缓蓄快放”系统水质水动力过程数学
学位
微生物群落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变化环境下沉积泥沙中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及水沙环境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河流健康状况评价和污染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4月(非汛期)和8月(汛期)对无定河径流及沉积泥沙进行样品采集,通过室内试验(氮磷测定、高通量测序等),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Stamp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等),分析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