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IL-33是细胞因子IL-1家族的新成员,在人和小鼠的皮肤中组成性表达,其已知的公认受体为ST2。IL-33生理情况下定位在核内。当细胞坏死裂解时,核内的IL-33会被动释放至细胞外,发挥细胞因子的作用,调控免疫应答。IL-33/ST2在不同的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不同,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IL-33通过下调Th1型免疫应答,调控Treg来抑制免疫排斥;在肾移植中IL-33作为一个关键性的分子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使排斥反应加剧。IL-33/ST2在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尚不明确。银屑病是一种Th1、Th17免疫反应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皮炎,IL-33/ST2途径对疾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发挥作用的IL-33定位何处目前仍不清楚。本论文为更好的阐述IL-33/ST2信号途径在皮肤中的作用,在第一部分中,构建了bm12小鼠到C57BL/6(WT/ST2-/-)小鼠皮肤移植模型,通过移植排斥反应评分以及移植皮肤的病理情况,研究IL-33/ST2在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在第二部分中,通过皮肤移植构建了皮肤局部IL-33缺失的小鼠,研究皮肤局部的IL-33对银屑病的作用。目的:(1)探究IL-33/ST2信号途径在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2)探究皮肤局部的IL-33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方法:(1)PCR鉴定ST2基因敲除小鼠与bm12小鼠。(2)建立小鼠MHC-II类分子错配的皮肤移植排斥反应模型,通过移植排斥反应评分和移植皮肤病理情况观察排斥反应程度。(3)将C57BL/6-Tg(CAG-EGFP)小鼠的背部皮肤移植到C57BL/6小鼠背部,用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皮肤中的免疫细胞更新状况。(4)皮肤移植方法建立皮肤局部IL-33缺失的小鼠,三周后,用咪喹莫特给小鼠皮肤连续涂抹5天,使移植皮肤局部有银屑病样皮炎表现,观察疾病严重程度。结果:(1)证实了ST2基因敲除鼠和bm12小鼠为纯合子(2)在bm12—C57BL/6的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受者鼠的ST2敲除,皮肤排斥反应减弱,移植物皮肤存活时间延长。(3)在bm12—C57BL/6的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移植供体ST2敲除,对皮肤移植排斥反应没有影响。(4)在bm12—C57BL/6的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受者鼠的IL-33敲除,皮肤排斥反应减弱,移植物皮肤存活时间延长。(5)IL-33/ST2信号途径在MHC-II类分子错配的排斥反应中主要是影响嗜酸性粒细胞在移植皮肤的聚集,从而减弱皮肤移植排斥反应。(6)皮肤移植三周以后,移植皮肤中原本定居的免疫细胞全部更新。(7)皮肤局部IL-33敲除后,IMQ诱导的银屑病皮炎加重。结论:(1)移植受者鼠体内的IL-33/ST2可以通过募集嗜酸性粒细胞加重MHC-II类分子错配的移植排斥反应,移植皮肤中的IL-33/ST2对移植排斥反应没有影响。(2)皮肤局部的IL-33敲除后,银屑病皮炎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