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又名塞威氏苹果,是世界苹果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砧木资源。近年来,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其自然种群数量和分布面积日益减少,因此,加强保护这一宝贵的种质资源迫在眉睫。开展新疆野苹果的资源分布、农艺性状、生理生态、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新疆野苹果的生长发育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新疆野苹果以连绵不连续地方式分布于中亚天山山脉,海拔900~1930 m的阴坡或半阴坡,其分布及生长发育情况对作为栽培苹果的砧木育种至关重要。因此,课题组分别于2014年4月和7月,两次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大西沟、巩留、新源、那拉提等地进行考察,主要调查新疆野苹果资源、生长发育情况、更新繁育方式及原位保护等。考察表明新疆野苹果生长发育期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以种子实生繁殖和根蘖繁殖为主要的自然更新方式,但其自然更新能力遭到破坏,几乎为零,由于人工更新繁育的辅助,新疆野苹果的林层逐渐恢复,因此有必要坚持并加强原位保护。在调查基础上做深入的生理生态、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有助了解新疆野苹果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及种质资源利用。生理生态研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为栅海比较大、海绵组织发达,光合作用强,适宜作苹果遗传改良砧木。组织培养可快速获得大量砧木,研究表明新疆野苹果的茎尖在MS+0.5 mg/L 6-BA+0.]mg/LNAA培养基中分化出的植株健壮且量大,适用于组织扩繁。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内生菌问题,采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内生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2个属3个种,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内生菌的抑制有助于增加组织培养的成活率,故鉴定对添加相应的抗生素很重要。不同树龄新疆野苹果通过组培诱导获得愈伤组织、分化苗和生根之后驯化成活苗。分别取其叶片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模板,上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树龄新疆野苹果中,miR156表达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低而miR172在2-6年间表达量逐渐增加;miR156与miR172的表达趋势与草本模式植物拟南芥相似。本文以miR156的表达情况定义新疆野苹果生长发育期:1Y和2Y与新疆野苹果营养生长阶段的幼龄期相关,3Y、5Y和6Y与成熟相关期,MY与生殖阶段相关。组培苗与自然苗之间的对比表明组培诱导可以使新疆野苹果miR156的表达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