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资本的前提批判”这个题目中,我主要想表达两个要点:其一,论文所叙写的方法,即“前提批判”;其二,论文所论述的内容,即以“资本”为中心展开的对马克思整个哲学思想的思考。可以说,“资本的前提批判”就是在对“资本”的“前提批判”式的研究方法下展开的。以下,我将从上述两个方面介绍本论文:第一,“前提批判”的方法。“前提批判”的思想出自于孙正聿教授于1990年的博士学位论文——《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中,在论文中,他提出并阐述了其对哲学的理解——哲学是对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孙正聿教授认为,思想的“前提”,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哲学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揭示隐匿于思想中的各种“前提”,并“解除”这些思想前提的“逻辑强制性”,重新建构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从而变革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终极关怀,进而变革人的实践活动。在《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一种哲学解释原则的自我阐释》一文中,他重申了这种思想,并把这种方法具体运用到对本体论、现代哲学等方面的分析中,使得“前提批判”更加具备哲学方法论的意义。因此,在研究马克思哲学时,我们也可以合理地运用这种方法,以此来达到更加全面地把握马克思及其整个哲学思想。第二,以“前提批判”式的方法对资本进行分析。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批判哲学,这种批判是由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三个维度来诠释的,其中,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具有重要地位,它为其他两种批判开辟了道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资本论》一书中。《资本论》,以资本为逻辑支点展开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它既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前提,同时,也是马克思批判哲学的前提。因此,对“资本”进行“前提批判”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出“资本—形而上学”的双重架构以及这种架构对资本塑造资本主义历史现实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虽然,资本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前提,但是,它并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主题,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就是人,实现人的真正解放是马克思一生的追求。马克思认为,在“资本—形而上学”的双重架构宰制之下,人处于一种异化状态,可以这样说,异化是资本主义现实中的人的一种常态。因此,要想彻底地实现人的解放,就必须打破“资本—形而上学”的双重架构,瓦解资本对人统治的历史。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的哲学,既是一种批判的哲学,同时又是一种解放的哲学;所谓“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手段,所谓“解放”是马克思哲学的目的,也就是说,马克思的批判哲学与这种批判的目的是统一的,其批判的哲学致力于其哲学的解放理想。总而言之,“资本的前提批判”一文,正是以“前提批判”式的方法对资本进行剖析,以此来揭示马克思的批判哲学与解放哲学相统一的思想,从而,来完成对资本主义历史之谜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