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kwokh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理论认为,由于负债而出现的财务杠杆的作用,这种财务杠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使公司资本成本降低.因此,上市公司能够从优化资本结构出发选择能降低资本成本,或者是较其他融资方式而言加权资本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但中国的现实状况并非如此.中国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却有着强烈的偏好.上市公司过分偏重于股权融资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资本侵蚀效应、负财务杠杆效应、盈利稀释效应、财富再分配效应、市场风险效应、融资泡沫效应和代理成本增加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债权融资效率高于股权融资效率.企业融资理论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股份制企业的融资实践都表明,企业有资金需求时应该首先考虑内部融资,其次才是外部融资,在外部融资中,首先是债权融资,其次才是股权融资.中国上市公司应该理性分析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不同特点,重视债权融资的作用.
其他文献
2007年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学术界对金融系统的风险进行了反思。当出现了系统性风险时,学者们关注的方向主要有系统风险在系统中的扩散过程及风险的扩散机制、
本文首先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导出文章的第二部分建立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必然性。由于我国财政部制订的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的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