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溶胶-凝胶法及微波法,成功合成了双钙钛矿磁电阻材料Sr2FeMoO6以及A位取代系列化合物,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物相结构、粒度形貌、电磁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首先,采用廉价的活性炭粉作为还原剂,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双钙钛矿Sr2FeMoO6单相,研究了合成样品的工艺条件对产物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所得样品Sr2FeMoO6属四方晶系,I4/mmm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 = 5.580?,c = 7.882?;晶粒尺寸在100nm以下;样品的居里温度高于室温,1T磁场下,样品的室温饱和磁化强度为13.59A·m2/kg,室温磁电阻变化率为-10.02%;样品的导电机制属于小极化子变程跃迁导电机制。然后,分别以Li+、Na+、K+、Gd3+取代Sr2FeMoO6中的Sr2+,研究了A位取代对样品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掺杂离子引起的空间效应和电子掺杂效应在不同体系中贡献有所差别,Li、Na、K取代样品的晶胞参数呈现减小的趋势,而Gd取代样品的晶胞参数较未掺杂样品的晶胞参数大;Li+、Na+、K+取代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均呈现随掺杂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Gd3+取代的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则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以Sr1.9K0.1FeMoO6为例,提出了溶胶-凝胶法合成Sr1.9K0.1FeMoO6的反应机制。最后,探索了一条合成双钙钛矿Sr2FeMoO6的新工艺—微波烧结法,与传统的高温固相烧结法以及溶胶凝胶法相比,具有合成时间短,节能高效等优点。该法所得样品仍属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4/mmm,晶胞参数为:a = 5.571?,c = 7.872?。电磁性能研究表明:微波烧结法有利于提高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及磁电阻变化率,1T磁场下,样品的室温饱和磁化强度为17.949A·m2/kg,室温磁电阻变化率为-15.63%,均高于溶胶凝胶法所得样品;其导电机制属于绝热小极化子导电机制。此外,结合XRD及红外分析结果,推测反应历程为:在微波场下,SrCO3、Fe2O3、MoO3首先反应生成前驱物Sr2Fe2O5和SrMoO4;此前驱物经活性炭还原,促成Fe-O-Mo键的形成,从而生成最终产物Sr2FeMo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