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清代硃卷集成》中的会试卷履历为主要资料来源,辅以若干乡试卷履历及其他史料,运用历史文献法、统计法和比较法梳理硃卷履历之师承记录,力图呈现清代科举人物师承概貌,并分析师承与科举成绩和社会流动的关系。论文主要从科举人物的受业师、科举人物的肄业师、科举人物的受知师、师承对举业成功的影响、师承视角的科举流动等方面展开阐述。 受业师是硃卷履历师承记录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庭训、蒙师、举业师三种不同阶段的教师类型。科举人物的受业师依功名身份可分为进士、举人、贡生、生员、监生和业儒六类,不同功名身份受业师的教育影响力有差异。涉及“父系”、“母系”和“妻系”的各类族亲成员在受业师中占有相当比例,他们是科举社会普及文化教育的生力军。 肄业师是科举人物获得独立学习能力之后的辅导或考课教师。硃卷履历中记录的肄业师有官学教师,也有书院教师,以书院教师为多。书院肄业师分两类,一类是专职承担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山长或掌教,一类是进行书院考课的各级地方行政长官。 受知师是硃卷履历中记录数量最多的师承项目。狭义的受知师是指科举考试考官,广义的受知师还包含能提供帮助、使士子获得利益的赏识者。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朝考等各级科举考试中的考官是受知师的主体。地方官学教官、主持岁科考试的学政和进行书院考课的官员也常被记录为受知师。 为了便于比较,本研究用“受业师功名量化值”来描述科举人物受业师的综合质量水平,并以此考察师承对科举成功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受业师水平对科举人物的中式年龄和科举考试成绩有影响;硃卷履历中记录的受知师数量与殿试和朝考成绩相关;在受业师水平方面,会试中式者群体显著优于会试未中式者群体。 从师承视角分析科举流动,是在科举流动标准和流动条件重新诠释基础上进行的探索性研究。科举流动条件可概括为科举资本,包括科举经济资本、科举文化资本和科举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是科举流动的基本前提,文化资本是科举流动的必要保证,社会资本是科举流动的促进因素。师承文化资本是科举文化资本的核心。在科举社会,家庭文化资本和家族文化资本是特硃的师承文化资本。资本具有的可转换性决定了师承文化资本同时也受家庭和家族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文化资本对科举人物的中式年龄有影响;家庭社会资本与受业师水平成正相关,家族社会资本与受业师数量成正相关;在受业师水平方面,获得科举成功的平民子弟与大多数中式者无显著性差异,这是他们上升流动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对清代科举人物的师承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考察,努力挖掘以往未被人们重视的硃卷履历师承记录的巨大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以期在某种程度上填补该领域的空白。研究中揭示的若干微观层面的古代教育现象或规律,对现代教育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