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由人才大国走向人才强国的重要动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从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计划经济阶段、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务院在1999年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适龄青年的15%。于是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初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我国高校扩招幅度过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也开始出现,给高校毕业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和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国家开始出台各项就业政策和相关政策。同时各地方也开始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和办法协助中央共同解决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些就业政策和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有着促进作用,但从目前的整体就业形势来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仍然有待完善。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可以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和特殊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总政策和基本政策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引导和宏观调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政策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就业市场和程序的管理和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政策主要是指我国现阶段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农村就业的各项政策和方针,其中包括如“三支一扶”政策、“特岗计划”政策、“大学生村官”政策、志愿服务西部的政策等等。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在现行阶段有着自己的特点,包括政策的服务性质日益增强、政策覆盖面广、激励性和补偿性并重、注重城乡和谐发展等。本文通过对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内容的分类和特点的归纳,通过实证调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对准高校毕业生和已毕业高校生两者在就业方面的影响力,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研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缺失问题,发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和农村工作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增加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容纳空间;完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体系,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加强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工作力度,促进社会公平。第二,进一步完善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引导高校生就业市场健康发展;积极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推进各地方的就业市场的融合工作;继续规范各类招录考试制度,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第三,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面向就业市场调整高校专业设置结构;完善教学评估系统,加强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力度;继续促进产、学、研的深层次结合,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培养高校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