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要实现的重要方面,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得以实现的本质。本研究是基于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现实需要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明确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素质标准,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本研究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中外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素质的相关研究文献,界定了素质、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标准、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等概念。本研究认为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建立在一定生理条件基础上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标准是指教师为了完成育人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项素质的要求的综合反映。教师教育是系统的教师培养活动,是专业化教育、开放式教育、终身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多阶段的连续的专业成长过程,是职前教育、上岗适应和在职进修提高的一体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和结果。第二部分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和重要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确立了教师素质结构和标准。首先,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大学生和中小教师共48名进行初步调查,并结合相关的教师素质研究文献建构了教师素质结构。在此基础上,采取封闭式和半开放式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132名现任教师进行了有效调查,明确了教师素质标准。调查表明,一些教师对教师素质重要性认识上还存在不足,但绝大多数教师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在教师素质结构的确定上,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教师特定职业属性和发展趋势把教师素质结构确定为基本素质、专业发展素质、职业发展素质三个方面。共探讨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基础文化素质、仪表素质,学科知识素质、教学素质、科研素质、信念素质、协作素质、信息素质、教育科学知识素质等因素,并讨论了各素质因素的动态性、多元性、多层次性、模糊性与可测性。第三部分针对教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研究表明,较大多数教师有积极的学习提高的愿望和需求,希望通过各种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素质,达到个人成长的目的。教师素质的提高从动力来源看,一方面来自教师自身的发展动力,实现教师自我成长。教师观念的变革、教师成为研究者和提升教育反思能力是实现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来自教师之外的动力,如学校、社会、国家政策方针、教育对象等。教师教育的问题在于缺少确保教师质量的规范的、可操作的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研究认为,教师教育机构和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教师的职前培养、教师的在职培养和提高以及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而国家的投入是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保障。政策上确定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和提供法律支持,建立教师素质评价和教师竞争机制,建设学校软硬环境,建立多方合作的资源网络等是教师素质提高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外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