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纳米银的深入研究发现,大到工业生产,小到日常生活,纳米银在生产、使用和最终的处理处置过程中都可能随着废水渗流和污泥农用等过程进入地下水环境,其可能存在的危害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同时环境中现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有可能会受到纳米银的毒性胁迫,也有可能会改变纳米银的存在形态、迁移途径。在迄今为止对纳米银及大肠杆菌的迁移研究中,对于两者在多孔介质中的共同迁移转换还存在着空白。为了降低纳米银的潜在环境风险,深入开展水体中纳米银迁移机理以及与水体中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已变得十分重要。研究环境中纳米银与大肠杆菌的共迁移行为,以期为纳米银和典型微生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机制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解释和探索纳米银和微生物在环境介质中的相互作用和对于地下水风险防控与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聚乙烯批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涂层包覆的纳米银颗粒和大肠杆菌K12为研究对象,探索两种典型胶体颗粒在三种填充介质:纯净玻璃珠、铁氧化物涂层玻璃珠及天然砂中的吸附迁移特性和相关作用机制,并通过静态混合实验与动态柱实验相结合,重点考察了填充介质粒径分布(大颗粒均质、非均质、小颗粒均质)、水流速度(1mL/min和2mL/min)以及迁移方式(单独迁移与共迁移)对纳米银和大肠杆菌在饱和多孔介质中沉降释放过程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纳米银在多孔介质中的沉降释放受纳米银聚合物涂层、表面电性及大肠杆菌胞外分泌物共同控制。在粒径较大的介质中,纳米银的迁移主要受吸附沉降控制,在小粒径介质中,迁移过程同时受吸附沉降和阻塞沉降两种机理的控制。(2)大肠杆菌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沉积主要受表面电荷影响,其在纯净的多孔介质中几乎不发生吸附沉降,而在铁氧化涂层和天然砂中沉积量增大。(3)水流速度变化能同时改变沉降速度和阻塞速度,同时能改变尺寸排斥效应,从而改变纳米银的迁移速度,流速增加,纳米银迁移量增加。(4)多孔介质粒径减小,纳米银沉积量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