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道德耻感现状及教育引导研究——基于湖北省部分农村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leehp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但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农民出现了道德失范的状况,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出现失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针对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出,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道德耻感作为支撑人们坚守道德底线的重要情感,人们所“耻”的内容奠定了社会风气的基调,调查农民的道德耻感现状,考察农民行为的道德底线,可以及时发现农村的不良风气,从而为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以更均衡的处理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农民道德耻感为视角,通过文献研究,对中外耻感思想进行了源流梳理,并对现代耻感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等进行了整理;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讨论,确定了本研究的三个维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设计了农民道德耻感现状量表,对湖北省三个村庄310名村民开展实证调查,了解当前农民的耻感现状,分析调查样本的不同人口学变量之间的耻感水平的差异,探讨农民道德耻感水平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加强农民道德耻感培育的对策建议。  结果表明:当前农民的道德观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性别方面,女性的羞耻感水平高于男性;在年龄方面耻感水平差异不明显,但青年羞耻感水平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方面,耻感水平与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在政治面貌方面,农村党员耻感水平较高。在影响因素方面,主要从农村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农村经济现状的制约及基层党政干部重视不够、农民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及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三个层面对农民道德耻感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针对以上研究,本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民道德耻感培育的价值引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队伍建设、改进农民道德教育的方法、丰富农民道德耻感培育的内容。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