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陵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是我国重要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由于铜陵是以矿山开发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矿山采掘活动强烈,加之所处地形地貌条件独特,地质环境脆弱,岩溶塌陷、采空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可靠地质依据,对当地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安徽省铜陵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编号:AH2013-09)为依托,在总结区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铜陵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借助Map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运用了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绘制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图,并进行了易发性分区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域位于扬子陆块下扬子凹陷中的沿江褶断带。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现今的构造格局基本上是中生代强烈的褶皱和断块构造变动所造就的。研究区域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重要矿集区之一,以矿业活动为代表的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现存地质灾害隐患点24处,其中崩塌1处、滑坡13处、地面塌陷10处。(2)铜陵市地质灾害在时间、空间都分布上,呈现一定的规律。在时间上,地质灾害多产生于5~8月份雨季期间;在空间上,崩塌和滑坡多分布于中南部丘陵山区、地面塌陷多分布于岩溶充水矿山周边的山间冲沟、坳谷等相对负地形地区。(3)在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和选取评价因子时,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形成背景、时空分布特征、诱发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等因素,按滑坡崩塌和岩溶塌陷分别构建评价体系并确定了评价因子。(4)通过Map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绘制了铜陵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评价结果将铜陵市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2.55%、14.25%、20.35%、62.85%。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建议。(5)将GIS技术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中,可以最大限度将评价过程中因素量化并将因子权重判别中的主观与客观因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充分体现地质灾害产生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