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娘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华北沦陷区的著名小说家,曾在日本殖民者严格的审查缝隙中寻找空间,用自己纤细但却有力的笔触写下了许多反映殖民统治下社会百态、追求女性解放的优秀小说,与上海沦陷区的女作家张爱玲并称为“南玲北梅”。解放后,由于日本留学经历等问题,梅娘被定为“政治犯”,接受劳动改造封笔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后,随着沦陷区文学被发掘、被高度重视,梅娘被重新定位,且至今仍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笔耕不辍。她的小说中没有英雄主义,看不到强烈的政治色彩,只有一群普通人在琐事中演绎他们的悲欢。正是这些塑造了普通人物、演绎了琐碎故事的“小儿女”似的作品,在殖民者的高压下真实地记录了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们的痛苦与追求。小说中,梅娘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沦陷区我们的同胞,也有异族人。他们或善良或凶狠,或美丽或丑陋,栩栩如生,各有特色。本文就梅娘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梳理浅析,希望通过人物形象进一步了解梅娘的作品。论文分为引言和正文两大部分。引言部分简单地介绍了作家梅娘的身世和梅娘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对梅娘的研究现状作了简单的梳理。正文部分主要对梅娘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了梳理分析。按照身份分类,主要分为中国人形象和异族人形象。中国人形象中,从女性形象、男性形象和孩子形象三个方面作了分析;异族人形象主要包括日本人和朝鲜人形象。由于小说中很多人物具有多重身份,所以对中国的男性形象、女性形象和孩子形象的进一步梳理中,难免存在交叉现象,本文就以人物表现出的主要特点进行分类。梅娘的小说多为中短篇,篇幅不长且数量不多,但这并不影响梅娘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相反,她的作品细腻但不扭捏、明朗但不耀眼、大胆但不暴露,她以自己的作品和人格经历了岁月的考验,为我们的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另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