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s,ICU)急性出血性脑卒中(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并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ICU的实施及对急性ICH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1.收集ICU急性ICH患者110例,随访观察3个月的临床转归情况,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特征和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17个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评定结果为应变量。数据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筛选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急性ICH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及常规康复组各20例。2组患者均先后给予ICU监护治疗及神经科或康复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组在转入神经科或康复科继续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与治疗措施,早期康复组在收住ICU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与治疗措施,转入神经科或康复科后的治疗措施同常规康复组。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简化Fugl-Ma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定(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测定患者踝背屈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主动踝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时的肌电积分值(Integral Electromyography,IEMG)。 结果: 1.急性ICH患者FMA评分30~77分,平均(51.37±7.33)分,第25、50和75百分位数分别为46分、51分和57分;FIM评分28~99分,平均(76.72±10.67)分,第25、50和75百分位数分别为72分、77分和84分。 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发病时意识障碍、肺部感染、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肢体痉挛和肩部并发症对患者的FMA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发病时意识障碍、肺部感染、早期综合康复护理、二便失禁、吞咽障碍、肢体痉挛、肩部并发症、感觉障碍、失用、失语和抑郁对患者的FIM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意识障碍(t=-2.715,P=0.008)、肺部感染(t=-3.475,P=0.001)、早期综合康复护理(t=2.338,P=0.021)和肢体痉挛(t=-6.016,P=0.000)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早期综合康复护理(t=2.569,P=0.012)、二便失禁(t=-2.821,P=0.006)、吞咽障碍(t=-5.388, P=0.000)、肢体痉挛(t=-2.698,P=0.008)、失用(t=-3.789,P=0.000)和抑郁(t=-4.805, P=0.000)是出血性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 4.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研究过程中无脱失病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FMA、FIM、AROM、IE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经治疗6周后,2组患者评分比较,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显示,NIHSS评分早期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A、FIM、AROM、IEMG值早期康复组评分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ICU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含多个方面,早期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高龄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减少并发症和积极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临床可根据这些因素评估患者的病情,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改善ICU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踝背屈能力,提高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