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音乐电针镇痛效应及电针耐受产生的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1)行为学研究:采用水浴热刺激大鼠尾部的方法,测定甩尾潜伏期(TFL)作为痛阈,以痛阈提高的百分数作为评判电针镇痛效果的指标。(2)电生理学研究:采用电脉冲刺激大鼠的坐骨神经,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尾核痛相关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观察其电针前后的变化。(3)免疫组织化学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测大鼠尾核内CCK-8的阳性表达在电针前后的改变。结果:(1)在连续电针1—6小时后,音乐电针组使大鼠TFL延长;痛兴奋神经元的放电潜伏期延长,净增值减少,痛抑制神经元的放电总抑制时程缩短,净增值增加,发挥针刺镇痛作用。(2)脉冲电针组在连续电针1—3小时后具有镇痛作用,但是从电针4小时后开始,甩尾潜伏期和痛相关神经元放电恢复到电针前的水平。(3)在连续电针1—6小时后,脉冲电针组促进了CCK-8在尾核的阳性表达,音乐电针组则使之降低。结论:音乐电针通过降低CCK-8在尾核的阳性表达水平,降低痛相关神经元对疼痛性刺激的敏感性,提高痛阈,持续稳定地发挥针刺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