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中国股市总市值首次超越日本股市,成为仅次于美国股市的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相较于股市总规模的节节攀升,我国股市“过山车”式的市场走势更为引人注目。2015年注定是中国股票市场难以忘怀的一年,从牛市形成到疯牛行情再到股灾的到来,这一年我国股市如“过山车”一样,基准股指上证综指在6月中旬后一个季度内一度重挫45%,“暴涨暴跌”成为我国股市的代名词。而“偏科”的市场投资者机构则被视为引发我国股市剧烈波动的原因之一,散户特质明显、机构投资者力量不足一直是我国A股市场的一大痛点。从海外成熟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来看,机构投资者作为专业化的市场参与者,以其通畅的信息渠道、理性且专业的投资方式,被视作引导资金走向、优化投资者结构、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增强股票市场稳定、促进金融深化与创新的中坚力量。在借鉴海外股票市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管理层积极引入机构投资者,并大力推动其发展。从1991年第一支基金成立至今,我国逐渐形成了以证券投资基金为核心,证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公司、企业等在内的多元化机构投资者发展格局。但在机构投资者整体发展规模、机构类型等跨越式大发展的同时,我国股票市场剧烈波动的状况仍时有发生且威力巨大。在此基础之上,有必要从理论角度辩证地分析机构投资者基本特征、行为模式等对股票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同时立足我国机构投资者与股票市场的发展现状,从实证研究角度深入分析机构持股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理论研究部分,本文首先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机构投资者与股票市场波动进行概念界定;其次对有效市场理论、行为金融学与产权理论进行阐述,并从有效市场角度与行为金融学角度出发,探究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机理;再次,从机构投资者基本特征、行为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机构对股市波动带来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同时由于机构并非引发股市波动的唯一原因,本文将对影响股市波动的其他因素进行分析,为实证研究做铺垫;最后本文将对我国机构投资者20余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当前我国主要机构投资者类型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将从宏观与微观双重角度探究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具体而言。宏观角度中,本文将采用TARCH(1,1)模型探究机构投资者整体发展规模变动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机构规模发展同股票整体规模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且基金中货币市场型、债券型等基金类型的投资方向与股市无关,因此本文将选取偏股型基金(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相对于A股市场资产总市值的相对发展规模作为变量进行实证检验,样本区间为2008年1月到2016年12月,实证结果显示:(1)机构投资者整体发展规模的扩大并未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积极作用,反而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这与我国管理层提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初衷背道而驰;(2)我国股票市场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股市对利好消息的反应明显大于对利空消息的反应,这样的非对称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投资渠道较少,股票参与者理性程度较低与信息披露的不完善;(3)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化、金融联动不断加剧,国家金融市场波动也会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二者波动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微观研究中,本文将从我国创业板出发,运用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方法探究机构持股比例及其变动对上市公司股价收益率波动的影响。同时,本文将采用非参数方法对样本区间(2013年1季度到2016年3季度)的牛熊市市场行情进行划分,以进一步研究不同市场行情下机构持股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不区分牛熊市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股价收益率波动呈正向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股票反而波动性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发生并不成熟,非理性与不规范投资行为加剧了股市波动;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变动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2)牛熊市下,机构持股比例及其变动对股市波动的影响不尽相同。牛市中,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股票波动性较低,而熊市中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股票波动性较大,且熊市中机构持股比例对股市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同时,牛市中,机构持股比例变动将加剧股市波动,而熊市中机构持股比例变动将起到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但机构持股比例变动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在牛市中更为显著。基于以上结论,本文第六章将从加强机构投资者监管力度、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等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