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形成机制研究——社区自治何以可能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12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社区是城市人的生活聚落,社区居民相邻生活形成一定的邻里网络并共存于其中。宏观的城市治理由国家、社会来调控,微观的社会互动则由个体行动所调节,而社区治理是介于整体与个体之间的中观问题,需要整合公共与个体两方面的资源与行动,任何个体或组织的单独行动都难以解决。社区问题是居民生活中面临最多的也是最棘手的公共问题之一。  目前社区研究主要关注社区的治理,也有研究者在关注社会转型与社区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关于社区治理的经验分析已有很多,尤其是社区自治层面。许多学者认为社区治理应当发挥社区自身的主导作用,而社区治理的方式由多重因素决定,不可强求社区自主治理。而且现有研究缺乏对治理过程的反思,就治理模式与社区如何匹配的讨论不足。笔者认为社区治理是一个行动过程,是由社区行动者整合社区资源与社区互动建构的。该研究参照了奥斯特罗姆的“自组织”治理的分析经验,并以行动者视角探究社区的治理模式的形成逻辑。  本文是借助于现有社区治理案例的经验讨论,主要使用社区资源、社区互动与组织化程度等三个维度对社区治理进行分析,以社区条件在不同维度上的水平差异对社区治理进行模式分类,并认为目前国内主要有四种模式:行政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内生型社区自主治理与外引型社区自主治理。社区治理模式是社区行动者在治理中实践理性的产物。其实质是在社区治理中所形成的契合社区条件的治理方式,即社区行动者在社会环境下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与组织社区行动最终形成的社区治理经验。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多元文化教育在我国的教学改革进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更加具有新时代的意义,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将全面地分析
期刊
学位
本文除了希望对城市自致型基督徒的基本特征及信教过程做一个总体性的描述外,所探讨的最重要的问题为影响城市自致型基督徒身份认同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具体来说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城乡之间大规模流动,引发了政府、学者和世人的关注。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变迁和转型的缩影,为我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随着渔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渔业的转型,体现个人整体素质水平的人力资本直接关系到捕捞渔民的维持生计和发展前途,并且越来越成为捕捞渔民在社会中得以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进
改革开放以来,社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不仅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依托,也是农村地区发展建设的行政规划目标。实现农村地方城镇化和新农村社区的稳步建设,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