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这一点上,学者们基本上已达成共识。但是对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体作用机制,尚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中,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且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金融发展的作用也存在差异。为此,本文对金融发展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作用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与述评,以便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借鉴。随后通过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来探讨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文章将金融部门分为银行存贷部门与金融创新部门两类,前者通过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来促进物资资本积累,后者则是通过为技术研发提供直接融资来推动生产技术水平提升。这样,金融发展通过这两种作用渠道拉动经济增长。之后,通过利用中国经济数据对这一增长模型的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金融发展确实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金融两个部门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由此可能导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在对金融发展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状况要有一定的了解。为此,本文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对1952年以来(部分是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增长中所呈现出来的总量特征、结构特征以及区域特征分别进行统计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在近60多年(或30多年)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之后,文章主要叙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发展与改革的历程与现状。同时,笔者在总结学者们关于衡量金融发展的各种指标基础上,选取了一些比较适合反映我国金融发展的指标,之后对我国金融发展的整体特征与区域特征进行经验描述,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需进一步改革。在对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本文着重研究全国范畴下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式。由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可能是非线性的,为此笔者运用可变参数的空间状态模型与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别对我国年度和季度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1996年前后分为两个明显差异的阶段,即1996年以前金融发展的作用较小,而1996年之后该作用较大且相对稳定。在分析全国情况之后,笔者侧重研究我国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为面板门限模型,同时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笔者将空间面板方法与面板门限模型相结合来对金融发展的非线性作用予以进一步的探究。该部分的经验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门限效应,在低于一定的门限值之前,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而超过该门限值之后,金融发展的拉动作用凸显。最后,笔者归纳了本文分析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并指出在未来进一步研究中的可能方向。并且根据分析结论所蕴含的政策含义,笔者分别对促进我国金融发展与推动经济增长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