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推动之下,国家连续颁发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来解决“三农”问题。这足以说明当前阶段党和政府将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村的全面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但从理性角度来看,这些惠农政策的制定实施是国家意志的表现,它以一种自上而下的执行方式层层下达。惠农政策在这传递过程中是否贯彻了国家“以人为本”的宗旨?惠农政策总体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目标?政策内容是否与当前农村发展战略步调一致?基层政府是否把惠农资源完整地发放到农民手中?是否赢得了农民的认同与赞许?农民的反映与需求能否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反馈国家,为新一轮惠农政策的制定和部署提供依据和借鉴?这一系列后续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的。基于此,本文选取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村庄-安徽省来安县孙桥村做为个案,将该村的惠农政策分为惠及农业、农民、农村三个类型,通过采用实证调研的研究方法来对该村惠农政策的执行、反馈和优化各个环节的微观运作流程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以此来反观国家层面的惠农政策在农村基层的实际运作情况。其中:在惠农政策执行阶段,笔者在对每一类型惠农政策的政策内容和实施情况进行总体梳理的基础上,分别再挑选出两个代表性的政策,对它们的微观运作流程和实施效果进行深入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从而分析得出该村惠农政策总体实施成效。研究显示: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当前国家颁布执行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在农村基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和效果。这些惠农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了国家的粮食供应,农村的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工资性收入也在不断抬升,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除此之外,农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公益事业不断健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总之,国家的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良好效果。在政策反馈阶段,笔者以来安县孙桥村农民为分析样本,从农户的角度出发,以农户对惠农政策的认知、评价以及需求和监督为主题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并对孙桥村农民对惠农政策回应情况进行原因探究。研究显示: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知晓率较高,而对政策的知晓质量和满意度评价较低,对政策实施过程也缺乏关注和监督。究其原因,农民文化素质的束缚、政策宣传和落实的不到位、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搭便车”思想的存在和农民话语权的丧失等因素制约着农民在政策反馈阶段的接受程度和参与水平。在文章的最后,笔者试图通过对国家惠农政策在农村基层的微观运作效果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国家和农民良性互动的方式来完善和优化我国惠农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