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便秘是消化系统临床上一个常见病症,本课题在导师余莉芳教授指导下应用益气润下法为原则,组方“芪榔合剂”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从临床及实验两方面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润下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与麻仁软胶囊作疗效对比观察。
方法:本临床研究选择84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最终符合标准并纳入统计的,治疗组43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润下法所组成的“芪榔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麻仁软胶囊治疗,疗程均为四周。对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为48.84%,显效率为25.58%有效率为16.28%,无效为9.30%,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的痊愈率为23.3%,显效率为30.0%,有效率为16.67%,无效为30%,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总积分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益气润下法对于慢性功能性便秘有显著的疗效,能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且作用温和无泻下作用。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芪榔合剂对复方地芬诺酯诱导的便秘小鼠通便功能的影响;并观察芪榔合剂对便秘小鼠结肠粘膜层和肌层SP、VIP的影响,初步分析其作用机理。
方法:用复方地芬诺酯(50mg/Kg)(compound Diphenoxylate)制作实验性小鼠便秘模型。1、观察各组炭末排出时间、8h和20h内小鼠排便总数、炭末小肠推进率,研究芪榔合剂对便秘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病理显微镜分析图象系统,观察各组SP、VIP阳性染色区域的免疫组化指数,并进行对比。
结果:1、不同浓度芪榔合剂对便秘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1)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各用药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较模型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各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2)8h、20h内排便总数: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8h及20h排便总数明显减少(P<0.05);芪榔合剂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排便数明显增多(P<0.05)。(3)炭末推进率:模型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芪榔合剂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增高,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2、芪榔合剂对便秘小鼠结肠内SP、VIP影响:模型组结肠粘膜层及肌层内SP、VIP程强阳性表达,与阴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SP、VIP含量粘膜层较肌层更高;芪榔合剂各剂量组粘膜层及肌层内SP、VIP含量较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
结论:1、小剂量芪榔合剂即具有较好促进小鼠肠动力作用。2、慢性便秘小鼠结肠内SP、VIP含量明显升高,可能是便秘早期的一种代偿反应。3、芪榔合剂可以调节结肠内SP、VIP含量分布,其通便作用机制可能是直接刺激结肠蠕动,使结肠粘膜神经丛中SP能神经反应性降低,SP释放减少,导致肠液分泌增加达到润下通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