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终极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shall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伯尔和米恩斯(Berle&Means)于1932年发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内部人控制现象,两权分离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但是,随着La Porta et al.于1999年对全球27个富有经济体股权结构的深入研究,发现除了美国和英国等法律对投资者利益保护较为完善的国家的股权结构呈现分散状态外,终极股东在其余大多数国家的上市公司中都很普遍,其控制形态大都集中在家族或者政府手中,而终极控制股东大多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或直接控制董事会成员的任免权等方式来实现以较小的现金流来撬动较大的控制权,实现对上市公司的超额控制。自此,公司治理的研究热点逐渐向终极控制权方面的研究所靠拢。市场和政府作为主导现代经济的两个重要方面,其界限在哪里?人们一直在为此寻找恰当的平衡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使得私有化与放松管制一度成为主导政府管制的重要理念。但是,在此以后的二十多年来,频繁爆发的金融经济危机使得“自由放任”尽显疲态。无论是爆发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如此沉重的代价使得人们再次回想起那双“看得见的手”,希望政府能够在危机中力挽狂澜,弥补市场的缺憾。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和非市场环境,我国以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外界环境。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见,在我国转轨经济背景下,将政府干预这一宏观因素引入微观公司治理领域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解释我国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还能为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提供决策依据。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决定了公司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如何在股东中划分的,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发展壮大,股权结构也呈现立体式的发展趋势。因此,如果仅仅从直接股东的视角来研究公司治理有效性的问题就显得有些偏颇。对股权结构的研究要追溯到终极股东层面,才能更加深入透彻的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清楚。那么,政府干预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什么样的终极股权结构能够对其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如何促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公司治理效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政府干预为切入点,理论分析政府干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作用机理,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拓展到终极股权结构与政府干预的交互作用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制度背景的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政策建议。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政府干预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2)当终极控制股东是国家时,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干预效应得到加强,并且,政府对上市公司干预效应会随着国有性质的终极控制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而更加显著;(3)当终极控制股东是私有性质时,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负面干预将得到抑制,抑制效应会随着终极控制股东股权集中度的升高而得到加强;(4)当机构投资者能够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时,公司治理效率较前两者来说最高,说明机构投资者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5)股权制衡度也是公司治理效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当终极控制股东是国有性质时,股权制衡度越高,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负面干预越能得到抑制;(6)由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不对等所引发的两权分离度越高,越容易引发终极控制人的侵占行为,公司治理效率则越低。本文在以下方面作出了创新:(1)本文将政府干预这一政治环境因素引入公司治理的研究体系中,理论分析了政府干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传导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该研究有助于丰富政府干预理论,拓展公司治理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2)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终极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探索了政府干预与终极股权结构的交互效应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现有的研究对于此方面的问题几乎没有涉及,该交互效应也是比较复杂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开辟了公司治理研究的新视野;(3)本文对采用“股票价格增长率/同期大盘增长率”作为公司治理效率的替代变量进行实证研究,比以往的衡量指标更加准确,更能够真实的反应公司治理水平;(4)本文对股权结构与股份结构的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解决了以往研究中股权结构与股份结构混为一谈的问题,丰富了股权结构理论;(5)本文在对终极股东股权性质分类时,不仅按照国有和非国有两类进行研究,笔者还借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将机构投资者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单独作为一类进行研究,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股权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是公司治理理论的有效补充;公司治理效率问题是一个探索性极强的课题,将其纳入我国由政府主导型的经济背景下进行研究将更具有挑战性,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囿于篇幅、笔者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在分析和论证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拓展和进一步深化的地方,这是笔者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2004-2017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渗透、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渗透与技术创新均对商贸流通业发展产生正向影响,且技术创新的
目的探讨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人性化管理在新入职护士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10月睢县人民医院的92名新入职护士,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名。
会计是企事业单位正常开展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单位的整体效益实现也有着突出的作用,因此强化会计工作十分的必要。就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会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提升企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起步得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人们对该产品认知较少,本文通过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现状浅析,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利弊,对住房抵押贷款证
寻求高效学习方法,是高中生应对繁重学业的关键。介绍思维导图在高中学习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绘制的原则与技巧,强调协作绘制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和方法,并以生物课为例,介绍思维导
<正>资管新规的出台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产生了一定影响,给资管业务的风险防控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结合风险类型和特点,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风险防控应该从重构生态、构建机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于网络平台资源的运用及信
现代法律适用于城市陌生人社会,在农村社会中运行却障碍重重,基层农村的司法实践在熟人社会的场域中形成了自己的"运行规范"。从文化模式来看,中国法律文化最明显的特征可以